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家 风
                 ①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事的风格。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会影响和决定他的一生,在一位优秀大学生的身上,能折射出优良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对子女成长精心抚育的印记。可以说,优良的家风就是大学生高尚人格的精神滋养。从父母长辈那里得益越多,接受慷慨无私、乐于奉献、勤奋上进、礼让谦虚等优秀品质的熏陶就越深,他的举手投足之间就越能透出高雅淡定的风格。品格素养具有的积极意义越多,就越能不断迸发出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②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乃源自父母德行素养的熏陶。一个城市知识分子家庭,也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严重偏差;但一对乡村父母,却可以培育出品德优良的孩子。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因家风清廉质朴,善良守信、进取有为而赢得赞誉的古今名人可谓不胜枚举。他们的家庭,必然是长辈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③需要注意的是,家风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被发扬光大,家风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会使当下优良家风的内容得到极大的扩展。
                 ④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人格形成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最为基础,社会教育不可忽视,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也有目共睹,学校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长辈的家庭教育相得益彰,才能联手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下面的推断哪一项不正确?    
              A.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什么样的家风往往能造就什么样的为人处事的态度与风格。
              B.家风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父母的德行素养、文化品质和家庭贫富。
              C.家风并不是一层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被注入了时代性的内容,同时这些内容也会促使家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D.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并且学校教育必须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优质人才。
            • 2. 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
                  ①去年教师节,习近平到北师大慰问教师时提到:“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②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精神追求、审美取舍。它是全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影响着全民族的行为规范。但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经历过起起落落的波折。目前存在的一些地方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与对传统文化的淡忘有密切关系。国家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③我们且举对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儒道两家思想的例子来说。儒家提倡“正心诚意,修齐治平”,把“正心、诚意”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是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从个体的品质修养入手,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为实现这个目的,还得从学习入手。在儒家传统文化体系里,许多学说都落脚于道德问题上,都以“修己”即个体道德修养为核心,为落脚点。今天我们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建设新的道德风尚,只有社会的个体即每小人都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并付诸实践,才能够造就高尚纯洁的道德环境。再如,《道德经》里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提倡“慈爱、俭啬”。这样的告诫与主张,对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仍然有极好的警戒作用。
                  ④中华传统文化蕴藏于流传几千年的经典之中,经史子集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把古代经典转变为民族文化的基因,就应该认真学习古代经典,准确领会和掌握古代经典中所蕴含的精义,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它们转化为文化知识,积淀为全民族的文化基因。
                  ⑤学习古代经典,应把握精髓,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人文精神的回归,弘扬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不是仅仅穿上汉服,戴着方巾,吟诵几篇古文就可以毕其功。现在,多种古籍整理的大工程都在进行中,学习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热潮仍方兴未艾,学习古代经典,把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转变力人们的文化基因,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任重而道远。
              (选自《人民日报》,选文有改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句中加点词“嵌”字形象而深刻地表明学好古代经典的重要性。
              C.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学好《道德经》。
              D.文章结尾,提醒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握好其精髓,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