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对杜甫的《春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 2.

              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对王勃的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 3.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 4.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 ①雨脚:即雨线之意。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捕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 5.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  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注:1、王贞白:唐朝广丰人。2、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十分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个坪地。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叙事,“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
              B.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时间宝贵,应珍惜。
              C.三句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走在路上的人。“引笑”指逗笑,开玩笑。
              D.“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
            • 6.

              母亲觉得你需要

              汤小小

                  ①从外地回家,上午坐车,到家时是凌晨。这条路已经走了很多遍,但母亲还是不放心,在电话里一遍又一遍地嘱咐:“下车后坐在车站别走,我让你爸去接你。半夜三更的,一个人走夜路多危险啊。”一听这话,我连连叫苦,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再说了,这条路早就走熟了。家离车站还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呢,与其让老爸半夜打车来来回回,不如我直接打车回家,我一个年轻人,应该比一个老年人走夜路安全系数高吧。

                  ②无论我怎么苦口婆心,母亲都不松口。最终,我一下车,就看到了夜色中的爸,他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引颈张望, 看见我从车上走下来,一个箭步冲过去,夺过我手里的行李,将我引进了出租车里。 车子驶离车站时,看到很多乘客还在无头苍蝇一般到处找车,爸特得意地说:“你妈真英明!我要不来,你不一定能打到车。”我无语,比家乡更大的地方我去过不少,一次也不曾在站台上过夜呀,我早就不是扯着父母衣角的年龄了。

                  ③回到家,母亲早已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微波炉转着,滋滋冒着烟,馒头的味道在整个房间里弥漫。转动停止后,母亲从里面端出一个盘子,盘子上面是热气腾腾的馒头,她催促:“赶紧吃,专门给你买的,狗不理包子,可好吃了。”我苦笑不已,半夜三更的,哪有食欲吃东西啊,再说了,坐在车上已经吃过晚饭,我现在也不饿啊。母亲却自有一番道理:“哪能不饿呀,我还不知道,坐车可辛苦了,吃不好睡不好的。”

                  ④洗脚水早已备好,临睡前,母亲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塞到我手中,像抱着一个火球,整个手一下子暖和起来。看着我不解的样子,母亲说:“一个人睡冷,把它放脚头取暖。”虽然天气有些冷,但真的没到这个地步啊,本能地想要拒绝,母亲却已经一把抢过去,自顾自掀开被子,把它丢到我的脚头。 那一夜,因了这个水杯,整个人像睡在春天里,手脚冰凉的毛病一下子全消失了。

                  ⑤在家里的每一天,母亲总会出其不意地做一些完全没必要的事,可是,你说没必要,她偏说有必要,非要逼着你就范。我忍不住嘀咕,说她多此一举。可她并不因此收敛,离开家时,她又是准备了一大包东西,【】拿出来给我交待:“这壶香油是自家酿的,送给你们领导,你还指望人家多照顾呢。这几包花生也是自家种的,给一个同事送一包,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要搞好关系。这些红枣是给你的,每天煮粥时,里面放几颗,补血的……”我一脸黑线,这哪用得着啊,母亲真是想得多。刚把它们拿出来,母亲又【】装进去,到最后,我只能背着这沉甸甸的包裹上路。

                  ⑥我一直觉得,母亲太啰嗦,太喜欢操心,还总是操不到点子上,明明我不需要的东西,她偏要硬塞过来,真是麻烦。直到我自己做了母亲,天冷了,强迫女儿穿棉衣,女儿不吃早餐,非要把她摁到餐桌前,女儿数次【】吼:“真是多此一举,我根本不需要!”

                  ⑦看着倔强的女儿,我站在那里气得不行,天冷了不穿棉衣会得风湿的呀,不吃早餐对胃不好啊,我没有多此一举,是她太不会心疼自己啊。

                  ⑧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她一次又一次的多此一举,那些在我看来“多此一举”的事情,在她眼里,一定是必需的。我忽略掉的事情,我不在意的事情,她都会细心地捕捉到,样样周全地为我准备好。

                  ⑨原来,这世上,有一种感情,叫母亲觉得你需要。你觉得不需要的,母亲偏偏认为需要,不是因为母亲多事儿,不是因为母亲瞎操心,而是因为,母亲比你更珍惜你。(选自《中学生阅读》,有改动)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
              A.一样样地   气咻咻地   执拗地      
              B.一样样地   执拗地     气咻咻地
              C.气咻咻地   一样样地   执拗地      
              D.执拗地     一样样地   气咻咻地
            • 7.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 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峨眉山月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是 ( )
              (2) 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峨眉山月歌》赏析,不正确的是 ( )
              A.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忧愤难平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出连绵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的空灵美景。
              C.诗歌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点出了远游的时令,又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D.“影入平羌江水流”中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画面。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 8.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这首词通过“边声”“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 9.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属国”是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使者身份。
              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
              C.颈联描写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画面感强。
              D.尾联萧关为人名,都护为官名,暗含因都护勒守燕然山,萧关未能遇上都护之意。
            • 10.

              游 山 西 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扣门打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