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杨绛的《老王》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以上文字写了两层意思,第一层叙述了老王去世前一天硬撑着给“我”送香油、鸡蛋。第二层写的是 ______ 。
              (2)前两段在刻画老王时使用的描写手法有 ______ ,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______ 。
              (3)仿照例句造句。
              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得了恶病,同是不幸,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也许是……也许是……反正……而……
              ______
              (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5)老王送东西给“我们家”表达谢意,本“不是要钱”的。可他为什么又收了“我”的钱?请你揣摩一下老王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并回答:老王“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 2.

              长在心上的眼睛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那你怎么看到的?”

              “用心。”

              “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 3.

              窗外飘过蓝衬衣  张军霞

              18岁那年,他离开农村老家到县城去上高中,学习紧张而忙碌,每个月只能在月末回家一次,每次只能住一天。

              在这短暂的一天里,终日忙碌的母亲,总是放下所有的农活,变着花样为他做饭,他安心地享受着母亲做的手擀面。短暂的停留之后,返校的时间到了,他远行的背包里,很快又有了干净的衣衫,从院子里采摘的新鲜水果。母亲会推出自行车,踏着乡间小路,陪着他从村子走到小镇,他再从小镇乘坐客车,驶向50公里之外的县城,每个月都如此。

              高二的那年夏天,学校要组织学生去市里参加一次作文比赛,语文老师选中了文笔优美的他。能去参加比赛当然是好事情,他在激动之余,却发现去参加比赛的日子,正好是学校放假的日子,也就是说,想要参加比赛,就不能回家了。

              自己家里没有电话,他跑到学校的小卖部里,打通了邻居家的电话,请他帮忙去叫一下母亲。母亲听他说要去参加比赛,高兴地说:“去吧,好好比赛呀!”他却犹豫着说:“可是,那样的话,我就不能回家了……”

              母亲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思,这孩子从小就恋家,也恋娘呢。她想了想,笑着对他说:“你去市里比赛,长途客车不在小镇停留,但总要路过这里呀。那天小镇过集,我正好要去办点儿事,不如顺便在路边等着,你打开汽车的玻璃窗,就能看到娘了!”

              他感觉这个主意不错,尽管不能回家,却能看到娘,哪怕只是冲她挥一挥手也好呀。于是,他放心地去参加比赛了。等到返回学校时,他特意挑选了靠窗的位置,车轮滚滚之际,他看着车窗外那些一闪而过的房屋和行人,想像着将和母亲有一次特殊的会面,心里竟有几分激动。

              从市区到小镇,需要两个小时,因为准备比赛的事情,他接连好几天没有睡好,不知不觉中,困意袭来,眼皮沉重得睁不开,他想稍微打个盹儿,就特意叮嘱坐在旁边的同学,路过小镇时,一定要叫醒他。

              他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醒来时,车窗外万家灯火,汽车早已经驶过小镇,就快要到达县城了。

              他气急败坏地问同学:“路过小镇时,你怎么不叫我?”

              同学十分委屈地回答:“哎呀,你睡着了,我也睡着了呀!”

              每天从市区路过小镇的客车,至少有二十多辆,他想像着母亲冲着一辆辆客车摆手的样子,心中追悔莫及,却又无可奈何。回到学校,他立刻跑到小卖部,再次拨通了邻居家的电话,话筒那边传来的居然就是母亲的声音,原来她猜到他要打电话,早就在邻居家等候多时了!

               “娘,我……”他不知道如何向母亲解释。

               “儿子,看到娘了吧?我很早就去小镇了,看着从市区开过来的客车,一辆又一辆地开过去,等到最后一辆也开过,我才回家了。”

              母亲开心的笑声,让他果断地决定,要撒一个小小的谎:“娘,我看到你了!可惜那辆车开得太快了,我没来得及挥手,汽车就跑出去老远了……”

               “看到了就好,娘就没有白跑这一趟。”母亲欣慰地说完,忽然又像个小孩子一样逗他,“你真的看到娘了,那你说说,娘今天穿的什么衣服?”

              “蓝衬衣!”他毫不犹豫地说。

              “说对了,看来你没说瞎话。”母亲咯咯地笑着。

              他却久久地握着话筒,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因为,自从父亲在五年前去世,母亲只能依靠种田来支撑这个家,日子过得非常节俭,她仅仅在他上高中的那年,因为要参加他的开学典礼,特意买了一件蓝衬衣,此后,她再也没有为自己添过一件新衣服。两年来,每次去镇里送他,母亲总是郑重地穿上蓝衬衣。

              这次,当然也不会例外……

            • 4.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 “张晓琴,你笑什么? ”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 “老师,他在画你---”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画的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我慢慢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他没有来。后来得知他因害怕父亲打他而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 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 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
                  ⑪“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有空就到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⑫ 我朝他指的方向看去,好几张奖状端端地贴在墙上。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 “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⑬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得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⑭“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 潘小锋说道。
                  ⑮“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学习,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职业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⑯“我会的,没问题。”他爽快地答应了。
                  ⑰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我也该走了。”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⑱“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⑲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灯光掩映的路上,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从第①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自私、不关心
              班集体的学生。
              B.第②段到第⑧段,文章设置了两个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有一定的悬念,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和推动情节发展。
              C.小说以“我”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组织全文,将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
              D.本文语言平易朴素,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如: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而又关心爱护孩子的父亲形象。
              (2)阅读全文,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章第⑫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请简答。
              (4)小说以“最小的星星也闪光”作标题有何妙处? 作用是什么? 请简答。
            • 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题目。
              关神
              余清平
                  村里要雕刻菩萨,大人的脸上都溢满笑意,说有了菩萨就能保平安,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果实丰硕,五谷丰登。
                  我们小孩也跟着乐。齐坤对我说:“这下好了,以后有饭吃有衣穿,娘一高兴,会给我几块钱,让我想买点什么就买什么。”
                  我使劲点头应和。齐坤说: “你不是叨了好久《红楼梦》《三国演义》吗?”我说: “不敢买,四太爷说,男不看三国,女不看红楼。这类书看了会让人学坏。”
                  四太爷是齐坤的太爷爷,排行第四,村里人喊他四太爷。四太爷德高望重,见识广博。
                  我又想到雕刻菩萨的事,兴奋地问齐坤: “听说要雕刻菩萨了?如果真的能显灵,这下子好了,你的病可以求菩萨保佑。”齐坤得的是心肌炎。他想了一会问我: “你见过菩萨吗?”
                  “没见过,但听说邻村已经雕刻了。”
                  “什么模样?见过吗?”
                  “没呢。”
                  如此,我两个合计,决定去看看邻村的菩萨是什么模样,正商量着,四太爷来了。他的脸比古树皮还黑,斥道: “看嘛看!自己的菩萨快有了,够你日后烧香磕头的,别人的菩萨又不保佑你!”
                  “我们又不是去烧香磕头,只想看看。”我嗫嚅着。四太爷脸即刻像一块放在水里浸了很久的硬木板,厉声说: “不能看就不能看!还顶撞,告诉你爷娘去,打烂你的屁股,让你长记性!”
                  四太爷发火,我很快蔫了,他是家族的权威。看看四太爷走远,齐坤说: “嘛事都管着。”我说:“算了,我们还是等村里的菩萨吧。”齐坤问我: “有了菩萨真的会保佑大家吗?”我想了一会说: “应该会吧,你看拜菩萨的人那么多,肯定有灵,我娘说,菩萨救苦救难,有求必应的。”
                  齐坤听了,看着远方,想了一会说: “如果菩萨雕刻了,你说说,你磕头时会许嘛愿?”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说: “我的愿望就是读大学,当作家。”齐坤举起拳头说:“噢,菩萨会保佑你的,一定能!”
                  “你会许嘛愿?”我问道。
                  齐坤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还没想好。”
                  其实,我知道他想当科学家,但他不说。因为,他信奉闷心大发财,愿望不能说出口,说出口就不灵验。其实,我更希望他是求菩萨保佑他健康。
                  几个月后,菩萨雕刻好了。四太爷挨家挨户叮嘱,管好孩子,不要乱说话,特别瞻仰菩萨时,眼光不能直勾勾的,要有敬意,不能亵渎。这些天,四太爷更亲自将我们小孩聚到一起,反反复复教。谁不去,他的拐杖可不认人。
                  请菩萨那天,热闹得很,鞭炮锣鼓齐鸣,菩萨安放在神位上时,大人小孩都跪在祖堂屋里。齐坤问我:“不是说雕刻的是祖先吗?怎么像周文王。”
                  《封神演义》的电影我们看过,这菩萨确实与周文王相似。我未回答,四太爷的拐杖敲在齐坤的背上:“乱说嘛?好好磕头,菩萨才会保佑你。”
                  菩萨安放后,还缺一项最重要的事,就是“关神”。四太爷提前三天就在村里交代管好你家的孩子,三天后子时“关神”,千万别让孩子说话,不然孩子的灵魂会被关住,做了菩萨的灵魂,没法解救。
                  原来菩萨是槐木雕刻的,没有灵魂,就得关一个动物做灵魂。被关了魂的动物就会死去。
                  齐坤对我说:“这菩萨的灵魂得请到善良的动物就好了,不然请到的是猪,就笨死,若请到恶人,菩萨就不会行善,怎么能保佑我们有饭吃有衣穿,还有我们许的愿望?”
                  我也有些担忧,说:“是啊,大家的祈求不灵验了咋办?”
                  我暗暗决定,“关神”那晚不睡觉。虽然我很怕死,但我想,我被关了神,齐坤的病就会好,更让大家有求必应。可是那晚,我在娘的监督下上床睡觉,竟然睡得很香。齐坤也在四太爷的督促下睡着了。
              关神后的第四十九天,四太爷离开人世,无灾无病,很安详地睡着。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关神那晚,听到了四太爷答应。”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注释】①关神:一作观神,是潮汕民间一种神化的催眠术。有“关猴神”、 “关戏童”、“关七仙女”等十多种。作为一种民间活动,其中表达了劳动人民朴素的愿望。
              (1)文章共叙写了跟四太爷有关的哪几件事?请概括。
              (2)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是否多余?说说你的理由。
              (3)阅读第10段,赏析下面的句子。
              四太爷脸即刻像一块放在水里浸了很久的硬木板,厉声说: “不能看就不能看!还顶撞,告诉你爷娘去,打烂你的屁股,让你长记性!”
              (4)文章结尾四太爷的去世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个结尾的合理性。
            • 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老人与树    ①老人躺在乡卫生院的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老人望着那瓶里的水通过一根橡皮管,正在一滴一滴流进自己的血管里。
                  ②医生说:“挂了水,烧便会退掉;烧退了,病自然也就会好的。”老人将信将疑,瞥了医生一眼,一副来去无牵挂的样子。
                  ③老人的老伴走得早了点,但儿子、媳妇还算孝顺,孙子聪明、乖巧,特让他欢欣。后来,儿子、儿媳去城里打工了,老人开始觉着家里有点儿冷清了。不过,还有孙子呢。后来,孙子长大了,上学了,也不再缠他了。再后来,孙子考上大学,也进城去了。老人心里牵挂,但并不埋怨孙子。再说,还有门前那棵老榆树呢。
                 ④这棵老榆树有多老,老人也不清楚。只是树干上长满了老疙瘩,树冠覆盖好大一片地。春天里,满树是一串串的榆树花,那淡淡的清香,满村都能闻得着。
                  ⑤孙子走后,老人去看老榆树的次数明显地多了起来。这棵老榆树可算得上是山里的奇迹、村里的宝贝了。几十年来,父母走了,老伴走了,村上的老人也一个个都走了。比自己老的,又比较熟悉的,也就是这棵老榆树了。儿子、媳妇,特别是孙子,离家去城里以后,老人的魂就好像拴在这棵老榆树上了。
                  ⑥可是,谁会想到,老榆树竟然也离开他,进了城。
                  ⑦那天,开来一辆大吊车,把老榆树连根挖起,拖到城里去了。老人忍不住冲着挖树的人责问:“这树碍着你们啥事啦,大老远跑来动它?”一个中年人向老人作了解释,市里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正在突击购树、栽树。还说,这棵树市里可是花了大价钱的,村里准备用这笔钱为村民打一口水井,今后,再也不必跑好几里山路去挑水了。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
                  ⑧老人无言以对。
                  ⑨一般来说,想通了的事,老人便会释然。可这次不知怎的,道理似乎明白了,可心里老是憋屈得慌。自从老榆树被拖走后,老人像掉了魂似的,丢三落四,恍恍惚惚,竟不知这几个月是怎么过来的。
                  ⑩春天又来了,老榆树又该冒出新芽了,无须多久,那盛开的榆树花又要串串挂挂,满树摇曳了。老人下了决心,无论如何,得进城去看看那棵老榆树。
                  ⑪老人还是好多年前去过城里,这次一看,城里的变化委实让他吃惊不小。市中心新建了一个好大的广场,广场四周是一个环形的林带,全是新栽的树木。他一棵棵看过去,多是银杏、香樟等名贵树木,只是不见他的老榆树。他仔细寻了一遍,仍然不见踪影。他鼓起勇气问正在给树浇水的园工:“可有榆树?”那人指指不远处一个角落,不屑地回道:“那儿好像有棵榆木疙瘩。”老人瞪了那人一眼,径自朝广场边上走去。
                  ⑫没多远,老人一眼就认出那疙瘩累累的老榆树,不觉加快步伐赶了过去。待到跟前时,老人不禁愣住了:那庞大的树冠没了,树干上面那繁密而舒展的枝杈被截得七零八落,参差不齐。最让他诧异的是,老榆树的树干上还吊着两个水袋子--城里人正在给树挂水。
                  ⑬老人面对着老榆树,坐了好一阵,然后起身,上上下下又把老榆树打量了一番,还拍了拍那疙瘩累累的树干,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便离开了。
                  ⑭折回的途中,忍不住问那个园工:“小师傅,这树干吗要挂水呢?”园工解释道:“挂水是救它的命呀!”他还指着老榆树,叹了口气:“这么老的树,突击搬动移栽,要遭一劫了!”老人不再言语,脚步明显地沉重起来。老人回家后不吃不喝,倒头睡了三天。被人送到乡卫生院。
                  ⑮老人躺在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当瓶子里的水就要滴完的时候,医生又进来了。老人一改原来那副无所谓的样子,郑重地问医生:“大夫,这挂水,真的就那么顶用吗?”老人态度的转变令医生甚为惊奇,但他只是笑笑说:“当然。”老人脱口又问道:“那么,树呢?”
                  ⑯“树?”医生怔怔地望着老人,一头雾水。
              (作者孙家正,文章有删改)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2)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件事很难说谁有什么不是,不仅没有,甚至可以说,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市长为城里人做了好事,村长为村里人做了好事。
              (3)请根据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写出此时老人的心理活动。
              (4)本文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以下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 说说理由。
              ①提出了当前社会需要关注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
              ②批判了一些人不顾植物生长规律,借绿化、美化之名自目移栽花草树木的现象。
              ③赞美了一位能够固守传统道德的老人的美好品质。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支金色的钢笔    ①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言:“请用钢笔写字!”
                  ②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
                  ③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默默流泪的她。
                  ④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样,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我并未从她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戚的洪流。
                  ⑤下午放学后的校园,多了几分静谧与冷清。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廊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与不安。
                  ⑥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在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十分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拖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
                  ⑦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准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⑧她满目感激地收起手中的钢笔,微笑地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流失不会再批评你了!”
                  ⑨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在那一场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工作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本。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⑩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⑪5000米的距离,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苦的耐力站。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并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 在临近终点的时刻,依然冲劲十足。
                  ⑫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他愣愣地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 人群中一片哗然。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⑬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毫无疑问,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代表的是整个学校,而不仅仅是他个人。他的无人理解的行为,已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⑭那时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关注的目光。
                  ⑮“你明明能跑第一,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他则顷刻间泪流满面。
                  ⑯“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我……饿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地悲鸣,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⑰我恍然觉察到了自己渺小与狼狈……
                  ⑱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精致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的钢笔!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内心充满了愧疚。
              (1)请结合文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我”的情感脉络,在①②③④处填上生意人内容。
              故事情节 “我”的情感
              开端  ① ______  ③ ______
              发展 “她”不改,“我”批评“她”,“她”躲“我”。
              “小男孩”帮“她”,“她”借钢笔写字。
              悲戚、真怕、逃离(后悔)
              高潮  ② ______ 欢呼、怒吼、渺小、狼狈
              结局 校门口喜报栏上,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  ④ ______
              (2)小说题为“一支金色的钢笔”,请问“钢笔”在小说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你认为“金色”有哪几层含义?
              (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样,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
              (4)你认为“我”和“小男孩”谁是小说的主任公?请简述理由。
            • 8.
              衣服上的补丁
                   (1)他做生意发了财,成了个大款。
                   (2)一天,他遭遇了一场车祸,好在事故不大,他只是划破了表皮。在等待车辆维修的时候,他忽然想到这附近是他父母的家,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家看望过父母了,在这个地方出了并不大的车祸,是不是父母在想着他,想让他回家一趟,他决定还是回去。为表孝心,他特意在父母家住了一夜。第二天走的时候,他接过母亲递过来的西装,发现衣服上破损的地方已经被母亲密密的针脚缝好。看着母亲通红的眼睛,他有些微微的感动,但又有些不以为然--他有的是钱,这衣服他回去就要扔掉了。
                  (3)工作太忙,他回去后就把这件事给忘了,穿着那件缝了补丁的衣服在各种场所穿梭,还谈成了一笔久拖未决的大业务。一直忙到了晚上,他想起了身上穿的是件破衣服,就脱了下来,扔到了垃圾桶里。
                 (4)第二天早上,他照例驾车到公司上班。不一会,进来两个警察,警察说明来意。原来,昨晚本市发生了一起绑架案,绑匪绑架了跟他相邻的一家公司的老总。老总家里报了案,如今绑匪已被擒获。在审讯绑匪时,绑匪竟然意外地说,他们原来是想绑架他的,所以警察今天来提醒他注意安全。
                  (5)他吃了一惊,问警察:“那他们为什么没有绑架我呢?”他知道,如果他遭遇绑架,他百分之百不会报警,而会尽一切可能满足绑匪的要求。他以前曾经考虑过这种事的应对方案,他惟一想的是必须不惜代价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6)“因为你西装上面的补丁。”警察说。绑匪交待说,他们原计划是要绑架他的,可他们看到了他西装上面的补丁,便推想,他也许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有钱,因为有钱人怎么会穿打补丁的西装。还有一个绑匪说,他衣服上的补丁就像他母亲给他自己衣服上缝的补丁,因为他们有这样相同的母亲,所以他不支持绑架他,而中途换了目标。
                  (7)他一时感慨万千,没想到一个意外的补丁竟然救了他。警察临走的时候问他,他衣服上的补丁是谁缝的,他说是他的母亲。警察说:“你应该感谢你的母亲。”
                  (8)上午,他昨天谈成的那笔业务正式签字,客户问他:“你昨天穿的那件打了补丁的西装今天怎么没穿?”
                  (9)他不好意思地说:“换下洗了。”
                   (10)那位大客户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可能不知道吧,我们能跟你签约,都是因为你身上的补丁。从小小的补丁上我们可以看出来,你是个艰苦朴素的人,而一个艰苦朴素的人,无疑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11)他回到家,从垃圾桶里翻出那件打了补丁的西装,捧在手里,他感觉就像捧着个宝贝。抚摸着那密密的针脚,他像个孩子一样,哭了。

              (1)文章围绕打了补丁的西装讲了两个故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2)体会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看着母亲,他有些的感动,但又有些不以为然--他有的是钱,这衣服他回去就要扔掉了。
              ②他回到家,从垃圾桶里翻出那件打了补丁的西装,捧在手里,他感觉就像捧着个宝贝。着那密密的针脚,他像个孩子一样,了。
              (3)文章第②段中说:“第二天走的时候,他接过母亲递过来的西装,发现衣服上破损的地方已经被母亲密密的针脚缝好。”请你揣摩母亲补衣服时的心理活动。
              (4)“补丁”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5)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少人忘了常回家看看。2013年7月1日起,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新法将子女“常回家看看”作为一个硬性规定列入法规,对此举措,你有什么看法?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最后一课(节选)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老师为什么在最后一课时穿戴礼服?郝叟等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 (用原文句子回答)
              (2)选文的第二段加点的“这种方式”指什么? 
              (3)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和号声后“脸色惨白”?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写了“法兰西万岁!”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5)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 10.

              高等教育

              ①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②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③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于,做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④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憨蛋。

              ⑤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经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无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⑥老板因此很欣赏他,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⑦强就当了经理。

              ⑧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儿干好才算有良心。

              ⑨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情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子上……

              ⑩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⑾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呀,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

              ⑿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⒀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⒁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⒂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⒃晚餐很简单,但很有特色。最后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个外商。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⒄席间,外商轻轻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⒅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

              ⒆在一旁的外商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

              (选自《首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集》 作者:司玉笙 个别字句有改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