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默写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或下句。

                   ① 江山如此多娇,                       

                   ②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                      ,西北望,射天狼。

                   ④ 过尽千帆皆不是,                     

                   ⑤                      , 载不动许多愁。

                   ⑥ 妇姑荷箪食,                  

                   ⑦                     ,只有香如故。

                   ⑧ 帘卷西风,                  。

               (2)默写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下阕。

                                                                            ,人不寐,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深秋的太行峡谷,花淡叶瘦,树简枝梳。两壁峭岩上的树木,不时被山谷的风吹动,落叶如蝶,在水面闪闪烁烁。一只红尾巴的小鸟,飞上飞下,箭来箭去,与其说是在不厌其烦地丈量太行山的高度,不如说是在向我们反复quán释峡谷的深彻和隐秘。前不久降了一场雨,山无寒意,各峡的水却丰沛肥茂。滔滔峡水,若一根根脐带,牵动着我的脚步,牵动着我的想象。

                  (1)给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quán(   )释       脐带(   )      丰(    )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 “     ”,该词的正确写法是“    ”。

                  (3)“不厌其烦”在文中的意思是                                         。

                  (4)将下面的复句变成一个单句。

                      滔滔峡水,若一根根脐带,牵动着我的脚步,牵动着我的想象。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18世纪德国著名童话家       创作的《不来梅的音乐家》这篇童话,讲述了四位主人公——驴、狗、猫和       一路上遭遇挫折,但最终战胜困难,来到不来梅成为音乐家的故事。

               (2)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表现了“      ”的主题,刻画的人物大都形象鲜明,像“黑旋风”       (人名)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令人喜爱。

              为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某校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对500人进行抽样调查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

              闯红灯原因

              有急事

              看到前面没有车

              看到别人闯

              习惯了

              闯红灯人数

              4

              86

              319

              81

                                                                                               

                   (2)配合交警在路口值勤时,同学们发现驾驶员不遵守交规的典型行为有:超速行车、不按规定车道行车、超载超限、闯红灯等,特别是在没有摄像头的地方更是肆意横行;行人违章行为有:不走人行道、横穿公路等。面对这些不文明的“中国式”,请选一个对象(驾驶员或行人),设计一幅公益广告。

                                                                                                

                    (3)活动中,刘明同学写了一篇倡导文明出行的短文。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最近我县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a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引发的。b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启示,增强安全意识,[A]严格遵守交通规则,[B]认真学习交通法规,[C]切实做到文明出行。

                        ① 短文中划线两处句子有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a处应该将“     ”删去,b处把“     ”改为“     ”。

                        ② 最后三句[A][B][C]语序不合理,应该把[   ]与[   ]调换。(只填序号)

            • 2.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的积累为基础。(删去“为基础”)

              B、单纯以“学以致用”的多寡来定义教育的成功,未免有失偏颇。(在“成功”后加“与否”。)

              C、不知什么时候,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了。(删去“突然”)

              D、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将“中国”放在“作为”的前面)

            • 3.

              下面的一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均有语病。请逐一修改。(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

              ①每个人年轻时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渴望获得成功的到来。②成功需要积累,这是最原始也是最简易的真理。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成功人士功成名就时的辉煌,而忽略了他们在此之前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 4.

              近日,我市已进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冲刺阶段。文明创建,需要你我热心参与;文明进程,更需要全体市民合力推动。为此,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以“安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本次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文明校园】学校开展“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活动,请参照示例,选择下面一处校园公共场所,写一句温馨提示语。

              示例:楼梯——上下楼梯靠右行,你谦我让脚步轻。

              ①图书馆:________________

              ②草坪:________________

              (2)【文明交通】“绿色出行”小分队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儿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

              ①一个小青年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②一个中年人掏出一张5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就是罚款吗?有什么了不起!”

              (3)【文明你我他】活动中,班级宣传委员写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

                 创建文明城市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我们中学生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应本着积极发展到创建文明城市的攻坚战中,争取为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A】响应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号召,【B】提升城市品位,【C】改变城市现状。

              ①划线句子有语病,应将“________”删去;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A】【B】【C】三句语序不合理,应把【   】和【   】调换(只填序号)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们基本上都交了数学作业。

              B.海南国际旅游岛,面朝大海,四季花开,是人们的度假天堂。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

              D.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影响和吸引了一批青少年读者。

            • 6.

              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走进经典诗文活动,需要你参与活动并解决问题。

              ⑴渲染气氛拟对联。班级举行经典诗文诵读竞赛活动。为渲染气氛,要在黑板上写一副对联。班长拟出上联:诵读经典诗文,请你拟出下联。你拟的下联是:

                                                             

              ⑵精美诗词重品读。宁婷同学为朗读好李清照《武陵春》,认真理解它的思想内容。她向你询问:词的最后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⑶表达情感补诗句。张敏同学因父母工作调动转学到外地就读。临行时,班上的“小才子”王彬将李叔同先生的《送别》改写成一首新诗送给他,以表达同学依依惜别之情。可是这改写的诗不完整,有两处请你补写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风轻轻,雨细细,今宵诉别离;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平明一去杳无音,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同窗谊,师生情,天涯若比邻;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他年故地重相逢,                    

            • 7.

              回忆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第(1)——(3)题,任选两题作答。)

              (1)《阿长与(山海经)》围绕阿长写了许多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2)《苏州园林》中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里的“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土维《使至塞上》诗中名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历来为人所称道,其中“”和“”两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我选第________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选第________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一]别迷失在“成功故事”中

                 ①不论是谁,都想成功;不论是谁,都想寻找实现成功的最佳路径。于是,有些所谓的经典“故事”,便粉墨登场。只是,到了后来,有的人在频频撞了南墙以后,才觉得有受骗上当之感。“‘故事’变‘事故’”,乃此之谓也。

                 ②有个读小学的孩子,尽管平日说话做事显得很机灵,可学习并不用功,于是,学习成绩不免受到影响,有一次竟还考了不及格。对此,孩子的家长不以为然,依然很自信,自信孩子智商高,以后一定会赶上去的。因为放任自流,缺乏与学校沟通,缺乏对孩子的严格教育和正确引导,孩子成绩每况愈下便成了必然的趋势。人们不禁要问:这位家长的自信,源于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智商高”?后经了解,原来,他听信了爱因斯坦孩提时的“故事”。

                 ③殊不知,这个传说中的故事,该是以讹传讹的产物。真实的情况是: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优异,而不是后来认为的劣等生。这个说法之所以会流行,是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这样的故事——小时候学习不好,长大后同样可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但是令很多家长“失望”的是,爱因斯坦12岁就开始自学微积分了。

                 ④也难怪,有识之士直言不讳:“不要痴迷于从阅读成功人士的传记中寻找经验。这些书大部分经过精致包装,很多重要事实都不会告诉你——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父母是IBM董事,是他们为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是由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由高盛董事接待的。”是啊,当人们听完许多关键细节被故意忽略后的不厚道的“故事”后,有可能会出现“事故”——因为人们听信之,“以为从此以后自己走的路一定是正确的,即使偶遇失败,也是一时的困惑,你坚信最终还是会赢的”,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⑤一个人的成功,是基础条件、机遇希望、家庭背景、天赋经历等诸多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功人士要重新复制自我都不可能,遑论后人一定能复制成功。真正能够复制成功的,便是自我彻悟、自我把握、自我努力。

                 ⑥英国剑桥大学对从本校毕业的曾获诺贝尔奖的专家进行过调研,结果显示:他们并非天才,中学时代学习勤奋努力,顺利考上剑桥;大学时代大多也是埋头学业,成绩优异;工作后,有的潜心科研,有的将科研与商业结合,但基本仍是兢兢业业,钻研不止,最终走向辉煌,名利双收。而美国一本知名杂志对各界成功人士的调研同样表明:在天赋、智慧、机遇、能力、勤奋、斗志、毅力等十几个成功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勤奋。

                 ⑦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故事”,不要太相信聪明,相信取巧和走捷径,只须在乎自己的判断,在乎勤奋、毅力等大道理”——“大道理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你以为你是个例外,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选自《幸福悦读))2011年第10期)

              (1)作者在本文中反对_____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所提到的“故事”和“事故”分别指什么?

              (3)文章列举了三位成功人士的真实情况,作用是什么?列举两项调查研究的作用又是什么?

              (4)请举一个因为“勤奋努力”而取得成功的事实论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大道理”——“大道理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你以为你是个例外,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艺人

                 ①腊月,无雪,天气冷得石头都呲牙。早上拱腰缩肩地开了小店的门,点起小炭炉,红红的火在炉肚子里欢快地弄腾。风硬硬的,敲在窗上的手指如一截枯柴。冷,穿皮刺骨的冷中,却透给人一种安宁。围着火炉静静地看书,心如止水。

                 ②开着一家小话吧,生意冷清。初开时,在网上告诉朋友,自己找了事。朋友说,开话吧是一件善事。我喊,是要挣钱的。其实骨子里就不是一个生意人,哪能挣得那份辛苦钱。已经开着两家店的小姑子对我评价是,没有让钱追着跑的动力。笑。

                 ③风是个爱打听事的老女人,隔一会儿就把门推开。闪进来看一眼,又忙忙地拐走了。我赌气,把门从里锁上。我在读海子的诗。海子说:平原上有三个瞎子/要出远门/红色的手鼓在半夜/突然敲响……我听到鼓声在我的耳边,咚咚响起,清晰悦耳。抬头,一个卖艺的老人站在我上了锁的门外。老人的右肩上斜挎着一根分不清色的鼓带,胸前一面朱红的鼓,烈烈的一团火。老人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拔弄着,那些声音在寒风中跳着,舞着,红红火火。老人一定站在风中敲了很久,可老人没有喊我开门,连玻璃窗都没有敲一下。

                 ④虽然听不懂老人侉里侉气的唱词,可我知道这个小曲是送给我的。心暖暖的,给点小钱,并把老人请进来,让他烤烤火。老人不肯坐,站在炉边。卑歉地说烤烤就好。老人伸手烤火,我看到那双手黑黑的,皴裂的口子还在渗着血水。我忙把眼睛移开,我怕我的目光让老人难为情。可是老人已经把手缩到后面。腰鼓被时间被风雨磨擦得又光又亮,我小店里的东西都趴在他的鼓上摇晃。他冻成紫茄子的脸,也印在鼓身上,有点丑。

                 ⑤为了不让老人拘束,我主动和老人拉话。我盯着他的腰鼓,在我有限的知识里,想着信阳腰鼓湖南花鼓。便问,河南人?不答,又问,湖南人?他哈哈地笑着说,山东人。我记得山东大鼓。可那是又扁又圆的物件。

                 ⑥毕竟是久跑江湖的人,笑过后,话儿就多起来。老人说,他一年四季都在外面跑,走到哪儿唱到哪儿,唱到哪儿就在那儿挣点钱,生活在那个地方。大城市小乡村都跑,新疆西藏跑过,江西浙江跑过,山西陕西跑过,最南边的广东深圳也跑过。我注意到老人用“跑”来形容他的路程,而不是用“去”这么一个轻飘飘的字。跑是个有活力的,精神劲很足的字,就像老人的笑容。老人说这些话的时候有着骄傲的口气,一个人走南闯北丰富的阅历是他向听众夸耀的资本。最后老人特别强调说,他是有手艺的人,凭手艺走南闯北。凭手艺吃饭挣钱。我知道他想告诉我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他不是靠别人的施舍过活,他有手艺。

                 ⑦鼓声渐远,我看着眼前一段白墙,似乎刚才没有一个笑声朗朗的老人来过。羡慕起来,羡慕老人自由地来来去去。只用一面鼓,便把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都带在路上。羡慕老人不受生活的束缚,在行走中寻找快乐,再把快乐带给每一个人。而我是一个忘记行走的人,我徘徊在过去的记忆里,走走停停。

                 ⑧年三十的早上,我踩着凳子在风中贴对联。纸脆,一不小心就扯一条小口子。我慌着用胶带纸贴好。一段悠扬的三弦被风送过来,抬头我看到上次那个卖艺的老人,换了一把三弦站在邻居的店前,娴熟地运用揉、按、滑、颤的指法,边弹边唱。真是个有心人,在今天唱曲儿,肯定能得到比平时多几倍的钱。到了我的店门口,老人说,闺女,过年了,送你段三弦听吧。完了,我打个免费电话。我说,好呀。老人很慷慨,他用我听不懂的方言,大段大段地弹唱,他大概要把所有的吉祥祝福都送给我这个萍水相逢的人。

                 ⑨电话是打给他的老妻的,他说,年三十晚上回不去了,没买上票,也贵。他坐初一早上的车回。车上人少不挤,还能睡觉。大概是老妻哭了,老人安慰说,车站晚上给吃热呼呼的饺子。

                 ⑩我说,明天回?老人说,嗯!我说,一路顺风。

                 ⑪老人乐哈哈地说,顺,顺,顺,六六大顺。

                 ⑫一位让人敬重的老人,年近六旬,没有利用老弱乞求别人的同情心,而是用爱心带给陌生人温暖,快乐,祝福。

              (6)文章叙述了哪两件事情表现老艺人?请用简洁语言概括。

              (7)第①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8)文章主要是刻画老艺人的,而②、③段却叙述“我”的情况,有何用意?

              (9)说说你对第⑦段画线语句的理解。

              鼓声渐远,我看着眼前一段白墙,似乎刚才没有一个笑声朗朗的老人来过。

              (10)艺人,要遵循艺德。说说本文老艺人具有怎样的艺德?

              [三]《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耕(   )

              卑鄙(   )

              庶竭驽钝(   )

              斟酌益(   )

              其咎(   )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填空

                 选文中写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陈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诸葛亮认为蜀国北伐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用课文原句回答)

              (14)选文中诸葛亮提及“职分”“不效”等,体现了什么意识?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种意识的认识?

            • 9.

              致蒋经国先生信

              廖承志

              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

              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吾弟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所谓“罪人”之说,实相悖谬。局促东隅,终非久计。明若吾弟,自当了然。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慎思。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实难苟同。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云云,识者皆以为太不现实,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义之真谛,吾辈深知,毋须争辩。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识之士,虑已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

              近读大作,有“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之语,不胜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诚哉斯言,盍不实践于统一大业!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对历史有所交代;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

              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

              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纾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老夫人前请代为问安。方良、纬国及诸侄不一。

              顺祝

              近祺!

                                                                                                                                                                                                廖承志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1) 廖先生认为国共和谈统一大业可“忠孝两全”。写出“忠孝两全”所指的含义。

                                                                                         

              (2) 请找出廖先生不苟同“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的理由。

                                                                                         

              (3) 书信注重情感表达。“愿弟慎思”“望弟再思”“尚望三思”对此有何作用?

                                                                                           

              (4) 信的格式有两处错误,请修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