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阳光透明的政府要把政府行为纳入制度规范。
                  改句:政府行为要被阳光透明的政府纳入制度规范。
              B.原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改句:我们不能不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C.原句:你真是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优雅的人。
                  改句:你真是一个优雅的人,有知识,有修养。
              D.原句: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改句:难道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
            • 2.

              下列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泼、可爱。
              D.文中写到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 3.

              邂逅霍金

              自从《时间简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学人争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一则太忙,二则有自知之明,未必看得懂。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是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7月15日下午,一位青年朋友约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历史的ORCHARD(果园)茶宝,走过剑河边时他告诉我,傍晚霍金常在这里散步,有时可以遇见他。于是霍金成了我们的话题,我问这位学西方哲学的博士生是否看过《时间简史》,他说看过,但也没看完。这使我颇感自慰,我的选择看来是明智的。

              六时半,当我们从茶室回家又经过剑河边时,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

              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的魁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

              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随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要不,凭着他的才华和毅力,他完全能为人类作出更杰出的贡献。

              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

              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

              【注】霍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主要致力于黑洞量子力学的研究,患有肌萎缩性脊骨光侧索硬化症。《时间简史》是他的科普著作。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从“青年学人争读《时间简史》”写起,客观再现霍金热现象,只是为了引出下文与霍金的邂逅,别无深意。
              B.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霍金身体的残疾和目光的异乎寻常,从而突出了他超常的毅力、智慧和做人的尊严。
              C.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深沉,耐人寻味,作者以饱蘸真情的笔墨表达了对霍金的敬仰之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D.文章写霍金,却不局限于赞美霍金,作者用了不少笔墨写了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从而引发出对怎样尊重科学、尊重人的价值的思考。
            • 4.

              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

              美丽的仙女湖以“情爱圣地、群岛峡谷曲水、千年水下古城、亚热带植物基因库”四大绝景著称,让人留恋和沉迷,确实值得一去。

              A.无不让人留恋和沉迷。       
              B.不能不让人留恋和沉迷

              C.怎能不让人留恋和沉迷。     
              D.怎能让人留恋和沉迷。
            • 5.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因而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
              B.“伐竹取道”,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C.文章中“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的描写,说明小石潭起名的缘由。
              D.“皆若空游无所依”通过感觉描写,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
            • 6.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太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 7.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下面对乙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
              D.最后三句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 8.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 9.

              ①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②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③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④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①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⑤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⑥“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⑦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⑧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⑨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⑩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⑪他只说:“我不吃。”

              ⑫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⑬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⑭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⑮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⑯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⑰“早埋了。”

              ⑱“呀,他什么时候……”

              ⑲“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⑳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21)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几段的描写,反映了老王孤苦伶仃、生活窘迫的艰难处境。
              B.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是因为他们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C.老王临终前一天给“我”送鸡蛋、香油是为了换几个钱。
              D.文末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是因为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
            • 10.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对下面加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 下列加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山 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B.水皆 缥碧  缥碧:青白色。 
              C.急湍 甚箭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D.皆生 寒树  寒树:寒冷中依然葱郁的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