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记叙文《        的力量》,完成问题。

              他,是个快递小子,20岁出头,其貌不扬,还戴着厚厚的眼镜,一看就知道刚做这行,竟然穿了西装打着领带,皮鞋也擦得很亮。说话时,脸会微微地红,有些羞涩。不像他的那些同行,穿着休闲装平底鞋,方便楼上楼下地跑,而且个个能说会道……

              那次他是第一次来,送名片——丁军辉。只说了几句话,说自己是哪家公司的,然后认真地用双手放下名片就走了。皮鞋踩在楼道的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有同事说,这个傻小子,穿皮鞋送快件,也不怕累。

              几天后又见到他。接了他名片的同事有信函要发,就给他打了电话。电话打过去,十几分钟的样子,他便过来了。还是穿了皮鞋,说话还是有些紧张。单子填完,他慎重地看了好几遍,才说了谢谢。收费找零,谨慎地用双手将零钱递过去,好像完成一个很庄严的交接仪式。

              因为他的厚眼镜他的西装革履,他的沉默他的谨慎,就下意识地记住了他。隔了几天给家人寄东西,就跟同事要了他的电话。他很快过来,仔细地把东西收好,带走。没隔几天,又送过几次快件过来。

              刚做不久的缘故,他确实要认真许多,要确认签收人的身份,又等着接收后打开,看其中的物品是否有误,然后才走。所以他接送一个快件,花的时间比其他人要多一些,由此推算,他赚的钱不会太多。觉得这个行业,真不是他这样的笨小子能做好的。

              转眼到了“五一”,放假前一天快中午的时候,听到楼道传来清晰的脚步声,随后有人敲门。竟然是他,丁军辉。他换了件浅颜色的西装,皮鞋依旧很亮。手里提着一袋红红的橘子,进了门没说话,脸就红了。他把橘子放到茶几上,看起来很不好意思,说,我的第一份业务,是在这里拿到的。我给大家送点水果 ,谢谢你们照顾我的工作,也祝大家劳动节快乐。

              这是 印象中他说得最长的一句话,好像事先演练过,很流畅。

              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这么长时间,还没有任何有工作关系的人来给我们送礼物呢,而他,只是一个凭自己努力吃饭的快递小子,也只是无意让他接了几次活,实在谈不上谁照顾谁。他却执意把橘子留下来,并很快道别转身就出了门。

              橘子个头都不大,味道还有一点儿酸涩,应该是街边小摊上的水果。可是我们谁也没有说一句挑剔的话。

              也许因为他的橘子、他的人情味,再有快递的信件和物品,整个办公室的人都会打电话找他,还顺带着把他推举给了其他部分。丁军辉朝我们这里跑得明显勤了,有时一天跑了四趟。这样频繁地接触,大家也慢慢熟悉起来。丁军辉在很热的天气里也要穿着衬衣,大多 是白色的,领口扣得很整齐。始终穿皮鞋,从来都不随意。有次同事跟他开玩笑说,你老穿这么规则,一点不像送快递的,倒像卖保险的。他却认真地说,卖保险都穿那么认真,送快递的怎么就不能?这是对对方最起码的尊重,也是对我们职业的尊重。

              我们都笑,这么简单的工作,他做得比别人辛苦多了,可这样的辛苦,最后能得到什么呢?我们的态度并不乐观,觉得他这么笨的人,想发展不太轻易。

              果然,丁军辉的快递生涯一干就是两年。两年里他除去换了一副眼镜,衣着和言行基本上没有变化。工作态度依旧认真,从来没听到他有什么抱怨。

              那天我打电话让他来取东西。我的大学同学在一所中专学校任教,“十一”结婚,我有礼物送她。填完单子,丁军辉核查时冷不丁地说,啊,是我念书的学校。他的声音很大,把我吓了一跳。他又说,我是在那里毕业的。

              这次我听明白了,不由抬起头来,有些吃惊地看着他。你也在那里上过学吗?

              可能那个地址让他有些兴奋,一连串地说,是啊是啊,我是学财会的,2012年刚毕业。

              天!这个其貌不扬的快递小子,竟然是个正规学校的中专生。

              我忍不住问他,你有学历也有专业特长,做个快递员,你当初学的知识不都浪费了?我不禁替他惋惜。

              不会啊,送快递也需要有好的统筹才会提高效率,比如把客户跟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业务类型明细分类, 业务多的客户一般送什么,送到哪里,私人的如何送……通常看到客户电话,就知道他的具体位置,大概送什么,需要带多大的箱子……他嘻嘻地笑,知识哪有白学的?

              我真对他有些另眼相看了,没想到笨笨的他这么 有心,而他的话,也真有着深入的情理。

              转眼又到了“五一”,节前总会有往来的物品,那天给丁军辉打电话来取东西,电话是他接的,来的却是另外一个更年轻的男孩。说,我是快递公司的,丁主管要我来拿东西。

              我愣了一下,转念明白过来。说,丁军辉当主管了?

              是啊。男孩说,年底就去南宁 当分公司的经理了,都宣布了。不等我们问,他接着又说,上次公司会议上宣布的,提升的理由好几条呢:他是公司唯一干得最长的快递员,是唯一有学历的快递员,是唯一保持穿西装的快递员,是唯一建立客户档案的快递员,是唯一没有接到客户投诉的快递员……因为丁军辉的事,那天,我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

              当天下午,丁军辉的快递公司送来同城快件,是一箱进口的橙子。虽然没有卡片没有留言,我们都知道是他送的。

              隔着这些漂亮的橙子,我却看到了那些小小的橘子。橙子很大,色泽鲜艳,味道甜美。它们,不就是那些小橘子开出的花吗?

              (文章略有删改)

              选取最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A.乐观
              B.认真
              C.勤奋
              D.谨慎
            • 2.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有删节)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 3.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4.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5.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6.
              《老母为我“扎红”带》,题目中的“我”是(  )
              A.梁晓声
              B.汤园林
              C.冯骥才
              D.毕淑敏
            • 7.
              下列句子采用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他正色道:“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B.她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
              C.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语言描写  )
              D.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动作描写 )
            • 8.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9.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下面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 清冽    尤:格外          
              B.为坻,为 屿           屿:小岛
              C.为 ,为岩  堪:不平的岩石    
              D.潭中鱼 百许头       可:可以
            • 10.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2) 下列“之”与“乃记之而去”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