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创造力往往比知识更重要(节选)

                 ①美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

              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②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可以理

              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③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④要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

              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随时摘记,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发创造。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来,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

            • 2.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①,三年成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②。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③,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④,天下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


              注:①盖:伞。②桔槔:井上汲水的工具。③戎服:军服,能挡雨。④裘:毛皮衣服。

            • 3.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选自《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

              【注】①羸縢履蹻: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②⑥面目犁黑:犁:通“黎”,面貌黑黄色。③归:通“愧”。 ④《阴符》:指姜太公所做兵法《阴符》。⑤燕乌集阙:古代关塞名,今地不详。⑥抵:击,拍。

            • 4.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弗信。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释】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

              (1) 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

              饿其体肤(   )(2)出数岁(   )

              (2) 用“/”为文中画线,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画线字词

              故患有所不也___________            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 


              是亦不可以乎___________                   如使人之所欲______________ 

              (2) 句子翻译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根据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1)本文所反对的是“    ”,针对其弊端作者直接论述了两点,依次是①    、②    (第②点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2)以下语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D.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 7.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有名马:(        )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之:(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马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选自《伤仲永》)

              【乙】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咏,遂毕身不忘。久之, 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作万首。经生举业之富④,无若际泰者。

                                                                                       (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 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①彼竭我盈,故
              之       克:    
                 ②然后襄公
              之           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文因版本不同,文段的划分与标点符号有所不同,但内容相同)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其筋骨        ②入则无法家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简要分析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