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及菌落观察与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和______。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各种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______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_。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______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______。
            • 2.

              发酵食品加工中离不开微生物,例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和醋酸菌,腐乳的制作离不开毛霉等微生物。

                     (1)腐乳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佐餐食品,其制作流程如下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①制作腐乳的原料中哪种有机物含量比较高?______。毛霉可利用体内的酶将该成分分解成哪些小分子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在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若盐的浓度过低会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

                    ③卤汤中酒的含量为什么要控制在12%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利用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果酒和果醋的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酵母菌和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之前要将发酵瓶清洗干净,用___________________消毒。 

                  ③制作__________时应将开关2打开,胶管1长而弯曲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鲜牛奶发酵制作酸牛奶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

            • 3.
              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每年要产生大量的废纸,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如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自然界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 ______ 的环境中.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 ______ 为唯一碳源,并加入 ______ 的培养基上筛选周围有 ______ 的菌落.
              (2)如上所述的筛选中获得了三个菌落,对它们分别培养,并完成②环节,且三种等量酶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则你认为三种酶液的活性 ______ (填“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或“一定不同”),可以通过 ______ 进行定量测定.
              (3)根据测定结果,①环节常选择木霉,则②环节中获得的酶是 ______ 酶.该酶至少包括 ______ 三个组分.
              (4)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 ______ ,为了确保获得产物乙醇,⑤环节要注意 ______ ,④环节要注意 ______ .
            • 4.
              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目前已成为燃料酒精生产的重要原料.与化石燃料相比,酒精燃料可以再生,而且二氧化碳排放量少,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点,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
              (1)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的一般工艺流程为甘蔗一榨汁(蔗糖)一酵母发酵一蒸馏一成品(燃料酒精)-蔗渣由微生物分解再利用.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从野生菌液中分离出理想的酵母菌菌种,需要用到 ______ 培养基,制备该培养基时要注意 ______ 和 ______ .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培养基.为防止培养皿出现冷凝水影响菌落生长,需将培养皿 ______ .
              步骤3:将紫外线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接种操作一定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原因是 ______ .
              步骤4:根据是否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筛选出突变菌.由上述歩骤筛选出的酵母菌与野生酵母菌相比,具有 ______ 的特点.
              (2)利用获得的突变菌和榨汁进行酒精发酵实验,除了将培养基灭菌、保持空间洁净外,发酵过程中防止外来杂菌入侵可行的方法还有(列举一种) ______ .
              (3)酵母茵不能分解蔗渣,因其不含有能够分解蔗渣的 ______ 酶,若从土壤中分离具有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培养基中的碳源为 ______ .
            • 5.
              生物技术实验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物,其中的葡萄糖糖苷酶可将 ______ 分解成 ______ .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 ______ 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______ .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 两种培养基(成分见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 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甲是 ______ 培养基,原因是配方中 ______ ;培养基乙 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______ .
            • 6.
              土壤酶是由土壤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如脲酶、蔗糖酶等.土壤酶易受到环境中外源物质(如除草剂、重金属、肥料等)的影响.科学家研究了氟磺胺草醚和甲咪唑烟酸两种除草剂对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1)研究者从近年 ______ (填“喷洒”或“未喷洒”)过除草剂的环境中选取表层土壤作为实验样品.
              (2)各实验组称取200g的土壤置于棕色广口瓶中,分别添加等量的不同质量浓度的除草剂溶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广口瓶用 ______ (填“脱脂棉”或“保鲜膜”)封口,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分别在培养不同天数后取样,测定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结果如表所示.
              除草剂 脲酶活性 蔗糖酶活性
                  处理时间
              处理(mg/kg)
              3天 9天 25天 40天 3天 9天 25天 40天
              氟磺胺草醚 对照 1.78 1.94 2.33 2.77 11.2 11.5 10.0 10.1
              0.05 1.53 1.90 2.38 2.78 10.8 12.5 11.7 12.2
              0.5 1.43 1.93 2.43 2.89 10.4 12.5 11.6 10.9
              5 1.65 1.84 2.38 2.72 9.3 9.3 10.9 10.4
              甲咪唑烟酸 对照 1.78 1.94 2.33 2.77 11.3 11.5 10.4 10.6
              0.05 1.58 2.08 2.40 2.50 10.9 10.8 11.1 11.3
              0.5 1.59 1.87 2.40 2.44 10.1 10.9 10.3 10.5
              5 1.65 1.97 2.39 2.41 10.3 10.0 10.5 11.9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实验结果显示,两组除草剂中的 ______ 的各实验组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随时间变化,均呈现“抑制-激活-抑制”的趋势.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激活率最高的处理条件是 ______ .
              (4)欲从上述土壤中筛选出蔗糖分解菌或尿素分解菌,则应将土壤浸出液采用 ______ 法接种到经 ______ 灭菌法处理的相应的固体平板培养基上.
            • 7.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但在黄花青蒿素中含量却很低.
              (1)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醚,对热不稳定.因此,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宜采用 ______ (填“高温”或“低温”)条件下 ______ (填“水蒸气蒸馏”或“乙醚萃取”)的方法.
              (2)HDR和ADS是青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两种关键酶.研究表明,通过转基因并结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黄花蒿中过量表达HDR和ADS能够提高青蒿素产量.与黄花蒿无菌苗作为外植体,用基因工程转化黄花蒿叶肉组织,在MS+1.0mg•L-16-BA+0.05mg•L-1NAA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四周左右可获得再生芽.
              ①配制MS固体培养基时,加入琼脂作为 ______ ,加入植物激素6-BA和NAA作用是 ______ .通常,培养基中还需加入 ______ 以利于无菌培养.
              ②配制分装好的培养基,连同其他器械一定要进行 ______ 灭菌.接种外植体时,所有操作都必须在 ______ 旁进行.
              (3)植株采集后,进行青蒿素的提取实验,结果发现,在植株的不同部位,青蒿素的含量有明显差异.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
            • 8.
              部分科学家预言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绿色植物,如秸秆等.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构成植物细胞的 ______ ,其单体为 ______ .
              (2)纤维素的分解需要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 ______ .
              (3)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
              (一)土壤取样→(二)选择培养→(三)梯度稀释→(四)将样品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上→(五)挑选菌落.
              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来看属于 ______ 培养基;该过程中步骤(二)选择培养基的营养物质的特点是 ______ ,步骤(三)中稀释的目的是 ______ .
              (4)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玉米秸秆被燃烧,科学家建议通过秸秆沼气池来利用秸秆,其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微生物有甲烷菌,甲烷菌的代谢类型最可能为 ______ .通过沼气池利用秸秆的优点是 ______ .
            • 9.
              下表所示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NaNO3 Na2HPO4
              7H2O
              KH2PO4 MgSO4
              7H2O
              KCl 酵母膏 水解酪素 纤维素粉 蒸馏水
              1g 1.2g 0.9g 0.5g 0.5g 0.5g 0.5g 5g 定容至1000mL
              (1)根据上述配方可知该培养基是 ______  培养基(填“固体”或“液体”).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因为它只允许分解 ______ 的细菌生长,其他种类的细菌会因为 ______   生长受抑制.
              (2)培养该菌用的培养基通常采用 ______ 法进行灭菌,在培养基接种时应采用 ______ 法,该方法接种培养后的菌落,不可能是图中的 ______ (单选).

              (3)在长出菌落的培养基上,人们可以通过 ______  法对该细菌进行筛选,如果产生了 ______ 即可筛选出该菌.
              (4)若某同学用0.1mL稀释液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共制作了四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5、183、176和169,则1mL样品中的细菌数是 ______ 个.
            • 10.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 ______ (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观察菌体中的油脂时,通常可用 ______ 染色.
              (2)为了从自然界中筛选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选用以 ______ 为碳源的 ______ (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活菌数量,常用 ______   法进行计数;与实际的活菌数相比,计数结果往往 ______ (填“偏大”、“相同”、“偏小”).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l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上述三个温度中, ______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 ______ ℃设计后续实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