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1)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膜的混杂。细胞内其他的膜包括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内膜,没有细胞核,将其放在     中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       分离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

              (3)对"血影"的分析得知其化学组成如下:蛋白质49%,脂类43%,糖类8%。 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类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    倍。“血影”的化学成分中的脂类主要是      ,它是构成细胞膜的           

              (4)“血影”的化学成分中的糖类分布在细胞膜的   侧,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由“血影”组分中的         来承担。

            • 2. 某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如下图所示,在分泌蛋白质合成、运输与分泌过程中,不同膜结构间发生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

              (1)结构a具有双层膜,结构a是 ______ ,它的功能是 ______
              (2)结构c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3)发生“膜流”现象时膜面积会发生更新的细胞器有 ______ (填字母),“膜流”现象体现了生物膜 ______ (填字母).
            • 3. ​ 下图曲线①表示某种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是将该种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酶的热稳定性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定化酶的常用方法有  ▲  

              (2)曲线②中, 35 ℃和 90 ℃的数据点是在   ▲   ℃时测得的。

              (3)该种酶固定化后运用于生产,最佳温度范围是   ▲   ,原因是   ▲  

              (4)研究发现有甲、乙两种物质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效率。已知该酶催化的底物浓度变化会改变甲物质对酶的影响,而不会改变乙物质对酶的影响。下图一是降低酶活性的两种机制模型;图二曲线是在酶的活性不受抑制时,起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①符合甲、乙物质对酶影响的模型分别是   ▲     ▲  

              ②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画出加入甲物质时,起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