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为一个简单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B.甲虫为初级消费者,雀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若甲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可能呈现指数增长
              D.若植物被农药污染则雀鸟是最重的受害者
            • 2.

              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我省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湿地类型

              线虫属

              丰富度

              土层深度

              (cm)

              植物寄生线虫

              (条/100 g干土)

              腐食线虫

              (条/100 g干土)

              食细菌线虫

              (条/100 g干土)

              碱蓬群落

              19

              0~10

              93

              15

              12

              10~20

              14

              2

              10

              柽柳群落

              18

              0~10

              19

              19

              28

              10~20

              0

              0

              15

              白茅群落

              24

              0~10

              92

              92

              71

              10~20

              9

              9

              7

              请据表中数据回答:

              (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格中________线虫数量明显增多。

              (3)表中三个群落的________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①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________(cm)土层;②深层土壤中________积累较少。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群落可能是_______,因为该群落土壤线虫的_______最高。

            • 3.

              下图为某草原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群落不存在水平结构,仅有垂直结构
              B.食虫鸟的数量可能比食草昆虫少,但包含的能量却较多
              C.限制猫头鹰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食物因素
              D.草的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生物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 4.

              下列对生态学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引进外来物种定会增加物种丰富度,提高生物多样性
              B.生态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引起该地生物种类或数量的改变
              C.雄鸟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D.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 5.

              据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种群开始呈“J”型增长,达到K值后呈“S”型增长
              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2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若图代表蝗虫的数量,则控制虫害应该在时间相对值2以前
              D.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 6.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 7. (10分)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甲图表示酵母菌的个体数量变化的曲线,乙图表示与甲图对应的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甲                                                        乙

              (1)获取酵母菌种群数量的主要计数工具是显微镜和                    板。

              (2)决定酵母菌种群密度大小的直接因素是                    ,t2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受到                                          等因素的制约

              (3)乙图中的a1、a2分别对应于甲图中的_____________时间点。

              (4) 若上图表示的是池塘中某种鱼种群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捕获该种鱼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__(填“早于t1”或“t1”或“t1—t2”或“t2”)。

            • 8.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提高

               

            • 9. 44、(10分)本题含A、B两题。

              A.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种群。(填“同一”或“不同”)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B.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型,曲线中表示K值的点是_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

              (3)由图可知,第6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可能包括             。(写出其中一个因素)

              (4)如果此种群是鱼类,捕捞量应控制在曲线的___________点左右最合适。

            • 10.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取样时应该主要遵循________原则。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水稻和杂草间构成__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