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蛙的红细胞是制备细胞膜的最佳材料
              B.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和酶活性变化的规律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为减少实验误差
            • 2. 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1=N0λt,其中λ为1.015
              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 3.

              下图为一个简单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B.甲虫为初级消费者,雀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若甲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可能呈现指数增长
              D.若植物被农药污染则雀鸟是最重的受害者
            • 4.

              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我省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湿地类型

              线虫属

              丰富度

              土层深度

              (cm)

              植物寄生线虫

              (条/100 g干土)

              腐食线虫

              (条/100 g干土)

              食细菌线虫

              (条/100 g干土)

              碱蓬群落

              19

              0~10

              93

              15

              12

              10~20

              14

              2

              10

              柽柳群落

              18

              0~10

              19

              19

              28

              10~20

              0

              0

              15

              白茅群落

              24

              0~10

              92

              92

              71

              10~20

              9

              9

              7

              请据表中数据回答:

              (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格中________线虫数量明显增多。

              (3)表中三个群落的________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①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________(cm)土层;②深层土壤中________积累较少。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群落可能是_______,因为该群落土壤线虫的_______最高。

            • 5.

              下图为某草原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群落不存在水平结构,仅有垂直结构
              B.食虫鸟的数量可能比食草昆虫少,但包含的能量却较多
              C.限制猫头鹰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食物因素
              D.草的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生物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 6.

              下列对生态学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引进外来物种定会增加物种丰富度,提高生物多样性
              B.生态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引起该地生物种类或数量的改变
              C.雄鸟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D.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 7.

              据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种群开始呈“J”型增长,达到K值后呈“S”型增长
              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2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若图代表蝗虫的数量,则控制虫害应该在时间相对值2以前
              D.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 8.

              下图表示显微镜的目镜以及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中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时,将图1中的甲换到乙,则视野中的亮度会变     ,看到的细胞数目会变     。

              (2)图2为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细胞图像,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选取根尖的     部位,进行该实验的四个步骤为     。若观察到细胞出现重叠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     ,在吸取细胞培养液计数之前需要将培养液     。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的结果如图3所示,则该1ml样品中酵母菌数约为     个。

               

            • 9. 如图为鱼塘中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为了使鱼塘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应做到适时捕捞.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超过t4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
              B.超过t3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
              C.超过t2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
              D.超过t1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
            • 10.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