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我省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湿地类型

              线虫属

              丰富度

              土层深度

              (cm)

              植物寄生线虫

              (条/100 g干土)

              腐食线虫

              (条/100 g干土)

              食细菌线虫

              (条/100 g干土)

              碱蓬群落

              19

              0~10

              93

              15

              12

              10~20

              14

              2

              10

              柽柳群落

              18

              0~10

              19

              19

              28

              10~20

              0

              0

              15

              白茅群落

              24

              0~10

              92

              92

              71

              10~20

              9

              9

              7

              请据表中数据回答:

              (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格中________线虫数量明显增多。

              (3)表中三个群落的________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①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________(cm)土层;②深层土壤中________积累较少。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群落可能是_______,因为该群落土壤线虫的_______最高。

            • 2. (11分)下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图乙为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草原生态系统某种鹰的所有个体构成_________,所有的生物构成_________。

               (2)图甲中的食物链有___________条,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3)若大量的捕获狐和蛇,则一段时间内会导致____________,进而使草的数量减少。

               (4)图乙中C代表的成分是_________,相当于图甲中______。碳元素在C和D之间以________形式循环。

               (5)狐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狐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3. 44、(10分)本题含A、B两题。

              A.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种群。(填“同一”或“不同”)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B.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型,曲线中表示K值的点是_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

              (3)由图可知,第6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可能包括             。(写出其中一个因素)

              (4)如果此种群是鱼类,捕捞量应控制在曲线的___________点左右最合适。

            • 4.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取样时应该主要遵循________原则。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水稻和杂草间构成__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 5. 科学家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I)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调查结果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

              (2)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引起昆虫和其它草食动物拒食。这表明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体现了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

              (3)下图表示能量流经甲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甲的摄入量,那么B、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生态系统原为山林,曾发生过火灾。目前,被烧毁的植被正处恢复期。被烧毁的山林要想完全复原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是因为__________。

            • 6. (12分)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关系,图乙表示能量流经D的过程。

              (1)图甲中C指         ,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填字母)各成分间的关系不完整,缺少一个箭头,其应位于图中字母_______之间;A-E中,构成群落的是_______。

                (2)草原中不同区域,因土壤条件不同,生长着不同种的牧草,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结构。蚜虫以植物的叶汁为食,欲调查其数量,一般采用________法。

              (3)该草原景色怡人令人流连忘返,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价值。该生态系统中,狼和兔的行为活动可被对方感知,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的功能。

              (4)图乙中的a、b表示的含义:a                 ,(2分)b                (2分)。

            • 7. (10分)下图是某草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条食物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其它生物需要,属于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             

              (2)同一时间内聚集在此草地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在生态学上称为       

              (3)图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昆虫是      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4)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若图中的鹰也以青蛙为食,则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         

              (5)在一定时间内,此草地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 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则A和B之间的关系是:A       B(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

            • 8. (7分)某沙漠气候干旱,物种稀少。下图是该沙漠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沙漠中有水区域与缺水区域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        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

              (2)图示的食物网中涉及响尾蛇的食物链有 _   条。

              (3)人们常捕捉响尾蛇以用于商业活动,若在某些区域内更加容易捕获响尾蛇,则说明响尾蛇种群的空间特征是           分布。捕捉时人们常向蛇穴喷洒汽化汽油以引出响尾蛇,这种方法是根据生态系统的                      功能设计的。

              (4)经统计十年前该地区的德州角蜥种群数量为1800只,若在理想条件下德州角蜥毎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繁殖n代以后,预计德州角蜥的种群数量为          只。但是现在人们发现,徳州角蜥的种群数量并没有达到理想条件下的数值,主要是因为受到了            等种间关系的影响。

              (5)若该生态系统在一年时间内能量的输人和散失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则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                   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大致相同。

            • 9. 分)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在20世纪50~60年代湖水面积很大,70年代末期逐渐缩小趋于干涸。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引松花江水入湖,给查干湖注入了新的生命。回答下列问题:

              (1)查干湖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        __________;生态环境的恢复,使当地旅游业得到空前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   价值。

              (2)查干湖的浮游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该湖泊中的鱼类,由于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         结构。

              (3)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                               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                          。

              (4)在查干湖的早期恢复过程中,要向湖中投放现成的有机物质,防止该生态系统崩溃,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10. (10分,每空1分)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两种生态农业模式:

              模式1 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池配6~8头猪,100~120只鸡,鱼池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鳙鱼占40%,每亩投放鱼苗4500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合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

              模式2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模式1中,必须注意某种鱼的投入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________的现象。

              (2)下图表示某池塘中鲢鱼平均尾值变化情况,由曲线可知,生物体的生长呈________型曲线,根据图示结果,最佳捕捞时间是在投放后的________个月左右。

              (3)模式2中,光能输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________,猪棚内产生的_______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可扩散进入猪棚。

              (4)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成分) ,其细胞结构与水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