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入侵水生动物福寿螺严重危害稻田生态系统,研究表明植物五爪金龙分泌的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具有毒杀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与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
              B.实验中的植物在稻田中的分层现象说明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C.防螺可降低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使水稻增产
              D.栽培适量的五爪金龙植物,可降低水稻与稗草的竞争强度
            • 2.

              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③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④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 3. 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

              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⑤⑥⑧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⑧
            • 4.

              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 5.

              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P为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为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P/R逐渐减小,达到顶级群落时P/R<1
              B.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C.退耕还林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优势物种逐渐发生改变
            • 6. 科学家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I)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调查结果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

              (2)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引起昆虫和其它草食动物拒食。这表明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体现了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

              (3)下图表示能量流经甲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甲的摄入量,那么B、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生态系统原为山林,曾发生过火灾。目前,被烧毁的植被正处恢复期。被烧毁的山林要想完全复原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是因为__________。

            • 7. 34、(每空1分,共7分)近几年水体富营养化加重,发臭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渔业和居民用水。生活污水可以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含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原理简图。水生植物受害虫侵害时能释放出某种物质,引来害虫的天敌。请回答: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含有              。水生植物通过            信息引来害虫的天敌。

              (3)为了加快治理,还可以放养鲢鱼等植食性鱼类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由于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通过        调节机制,使群落结构趋于稳定。水体的污染与治理体现了人类的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               

              项目

              COD(mg/L)

              BOD(mg/L)

              总氮量(mg/L)

              进水

              750

              360

              700

              出水

              150

              50

              25

              (4)对该人工湿地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如表。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中的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COD、BOD值越高,表明           污染程度越高;总氮量是监测             的指标。

            • 8.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 9.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不能实现物质循环再生
              B.生态瓶要适时打开瓶盖,适量补充氧气
              C.为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各种成分应比例适中
              D.在强烈光照条件下,才能维持生态瓶的稳定性
            • 10. (7分)生态学家对某农田的主要食物链“ 植物 田鼠 鼬”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35×107

              2.18×107

                (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2)田鼠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J/(hm2·a),该部分能量除了流入下一营养级外,还有可能是           和未被利用。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保留一位小数点)。

                 (3)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在2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的田鼠中没有带标记的20只,带有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被标记的田鼠容易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偏小/偏大)。对捕获的田鼠进行性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其性别比例     (有利/不利)于种群增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