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卖蒜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选文说说杨二相公和卖蒜叟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关于课文《河中石兽》,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 3.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③,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④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⑤有不至。(节选自《新序》)

              注释:①稷:人名。②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傲爵禄者: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岂。 ⑤ 靡:没有。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尔来二十一年矣( )

              (3)一日三至而得见( ) (4)亦其士( )

              (2) 翻译下面语句。

              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                                                                                         

              (3) 用原文语句填空。

              (1)正如【乙】齐桓公所认为的那样:有才能的人往往清高而“傲爵禄”,文段(一)中诸葛亮在表明心志时说自己:“                       ”

              (2)【乙】文中画线句“桓公犹下布衣之士”中的“下”字的意思可以用【甲】文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说。

              (4) 结合文意,概括【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

            • 4.

              【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①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②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③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注释】①旨:甘美的味道。②强:勉励。③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___   ②及鲁肃寻阳:_________________

              ③不知其也:___________________   ④然后能自也: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选文中分别找出一个成语。

              【甲】文: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

              (4)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蒙经常与鲁肃交流,增长了许多才能。

              B.孙权希望吕蒙专心学习,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C.实践出真知,经常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缺乏。

              D.教育指导他人,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别人身上,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 5.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目的只是写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 6.

              【甲】略(选自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③捐:花费。④期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之不以其道     

              策:

              ______

              真无马邪

              其:

              ______

              ③臣古之君人

              闻:

              ______

              ④有千金求千里马者

              以:

              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例句:千里马常有, 伯乐不常有
              A.潭西南 望          B.中峨冠 多髯者
              C.鸣之 不能通其意    D.学 时习之(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隙。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遂阴交于聂政,以意厚之。严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愈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严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①以养亲。”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也。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 遂谢车骑人徒,辞,独行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注释』①甘毳(cuì):同“甘脆”,美味的食物。人徒:随从

              (1) 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为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

              (3)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遂阴交于聂政,以意 之    厚:厚待

              B.固 严仲子             谢:感谢

              C.严仲子 进             固:坚持

              D.车骑而交臣            枉:屈尊
            • 8.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1) 下列对乙文画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B.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C.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D.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 9.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下划线词

              ①有卖油翁担而立  释: ______     ②之久而不去  睨: ______

              ③尔敢轻吾射      安: ______     ④但微之      颔: ______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 短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4) 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卖油翁什么形象特点?


              (5) 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10.

              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①谈笑有 鸿儒                                     
              ②往来无 白 丁                           

              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菊之爱,陶后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诸葛庐”的“诸葛”是指诸葛亮。   
              B.周敦颐是南宋著名学者,著名哲学家。
              C.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        
              D.“莲”常比喻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洁人格。

              (4)下面加下划线的“之”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

              B.莲,花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隐逸者也

              D.何陋

              (5)《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