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 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 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 失道:迷失道路。④ 随:跟随。⑤ 不难:不以为难,意思是愿意。⑥ 师: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⑦圣人:有智慧的人 ⑧ 过:过错。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划一处)。

              (1)何 不 试 之 以 足             

              (2)蚁 冬 居 山 之 阳

              (2)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自其足(         )   

              (2)至市 (        )

              (3)春往冬(        )   

              (4)不过乎(         )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 请写出出自乙文划线句的一个成语:             。 (5) 请写出甲乙两文的寓意。

              【甲】                                                        

              【乙】                                                         

            • 2.

              沧浪亭记

              ◆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①舍以处。时盛夏蒸燠②,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③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 ,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④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⑤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⑥,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⑦小舟,幅巾⑧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⑨;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选文有删减)

              【注】①僦:租②蒸燠:非常炎热③虚辟:空旷僻静④并水:沿水而行⑤杠:独木桥。⑥旧老:年老的人⑦榜:船桨,借指船,这里作动词用,意为驾船。⑧幅巾:表示闲散者的装束⑨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

              (1) 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不乎城中( ) (2)以钱四万得之( )

              (3)水之又竹( )  (4)而浩歌( )

              (2) 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下划线“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例句: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间。

              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三个“/”给下面句子断句。

              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5) 沧浪亭所在之地有何特点,请用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个四字词概括。 (6) 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居所的“褊狭”,其目的是什么? (7) 第三自然段中“榜”是“船桨”之意,借指船。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指代的内容。 (8) 作者畅游园中之景,有哪些感慨和收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9) 积累链接:寄情山水,隐逸江湖,是中国文人的一大梦想。南朝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对隐居自然山水的向往。请写出表达作者这种感情的两句话。
            • 3.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 有所不辟也:祸患
              B非独贤者有 心也:这
              C今 人曰:认为
              D何 :原因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予 子 天 下 而 杀 子 之 身 子 为 之 乎?

              (4) 【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_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5)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尉迟敬德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争道。上大怒,出为谭州。蓄怒未泄,谓尉迟敬德曰:”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敬德唯唯。明日对仗云,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频问,确定不移。上怒,碎玉珽于地,奋衣入。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 三益也。”赏敬德一千段,群臣皆称万岁。

              (1) 

              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停顿处用“/”隔开。

              吏 部 尚 书 唐 俭 与 太 宗 棋 争 道 上 大 怒 出 为 谭 州。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 尉迟敬德曰(        )            (2)唐俭 我(           )
              (3) 问,确定不移(         )          (4)上怒,碎玉梃 地(      )

              (3) 

              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其中错误的是(      )

              A、(皇上)出(唐俭)为谭州   B、(敬德)频问,确定不疑

              C、(皇上)良久索食           D、(皇上)赏敬德一千缎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明日朝,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尉迟敬德和唐太宗各有什么样的品质?请分别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1) 解释加下划线的词。

              ①余幼时即学( )②录毕,送之(   )

              慕圣贤之道( )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2) 请用“/”画出句子的2处停顿。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3) 翻译句子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4) 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5) 、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

                                                                                

              (6) 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   ①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是:       ②
            • 6.

              材料一: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材料二:欧阳公⑤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⑥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逮:及、到。此句指隔壁的烛光透不过来。②邑人:同乡人。③文不识:人名 ④大学:大学问家。⑤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⑥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①主人而问衡(    )      ②以至夜忘食(     )

              ③家贫无(    )          ④成大学(     )

              (2) 下列“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书映光读之  B以刀劈狼首  C太夫人以荻画地  D自以为大有所益

              (3) 请用两个标点给下列句子断句。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4) 翻译下列句子。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5) 匡衡与欧阳修这两个人物有哪些相同点? (6) 由材料一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           ,再写出两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 (7) 积累链接:请写出一句关于勤学的古诗              ,              
            • 7.

              越王勾践世家(节选)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 乃苦身焦思,置胆子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①弊,轻锐②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子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③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④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lí)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 A ?且夫君王早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辱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迸兵,曰:“王己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⑤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pí)。

              注释:①罢:通“疲”,困乏,疲惫。②:轻锐:指吴国精锐士兵。③请成:请求讲和。 ④布:陈述。⑤君:统治

              (1)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字。

              ①欲之(    )  ②反受其 (     )③乃迸兵(   ) ④乃其面(   )

              (2) 请用四个逗号为下列句子断句。

              衣 不 重 采 折 节 下 贤 厚 遇 宾 客 振 贫 吊 死 与 百 姓 同 其 劳。

              (3) 在文中找出与“肉袒膝行 前”的“而”的用法相同的句子,请写出来。 (4) 翻译下列句子。

              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

              (5) 第一自然段划线句子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 (6) 越王勾践为什么多年后能够战胜吴国?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7) 知识链接:越王听从范蠡的建议正好印证了《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中的最核心的一条是            ,           。(六个字)
            • 8.

               登泰山记

              [清]姚鼐

              ①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 A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③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 B 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 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④戊申,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⑤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 C ,皆不及往。

              ⑥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⑦桐城姚鼐记。

              ——选自[清]姚鼐《惜抱轩诗文集》

              【注释】①汶(Wèn)水:也叫汶河。②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③蹬(dèng):石级。④负:覆盖。⑤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⑥摴蒱(chū pú):又作“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思。

                阳(  )      是(   )      晦(    )    或(   )

              (2) 请将文言语气词“者”“也”“之”填入文中的A、B、C处。 (3) 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5) 作者与友人在哪个季节登泰山?文中最能反映当时气候之恶劣,登山之艰难的句子是? (6) 从全文看,作者以                为线索,主要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7) 积累链接:《望岳》中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
            • 9.

              《列子》一则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一处。

              (1)乃援琴而鼓之。

              (2)吾尝三战三走。

              (2) 解释加横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1)峨峨兮若泰山 (         )     (2)初霖雨之操 (        )  

              (3)鲍叔进管仲(        )       (4)与鲍叔贾 (        ) 

              (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乙】两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开仓民   (       )       ②曾范县令  (       )

              ③值荒     (       )       ④上有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阻之

              A.观之正浓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至之市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3) 翻译下列句子。

              (1)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译文: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译文:                                                                        

              (4) 从文中可以看出郑燮是一个怎样的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