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下划线词

              ①有卖油翁担而立  释: ______     ②之久而不去  睨: ______

              ③尔敢轻吾射      安: ______     ④但微之      颔: ______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 短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4) 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卖油翁什么形象特点?


              (5) 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2.

              阅读《商於子论治国》,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⑤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①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②豕(shǐ):猪。③淖(nào):烂泥。④服田:驾牲口耕田。

              (1)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字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子 矣 (错)                      
              B.尔辈以此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C.至国(比较)                     
              D.商君立 有间(一会儿)
            • 3.

              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①谈笑有 鸿儒                                     
              ②往来无 白 丁                           

              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菊之爱,陶后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诸葛庐”的“诸葛”是指诸葛亮。   
              B.周敦颐是南宋著名学者,著名哲学家。
              C.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        
              D.“莲”常比喻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洁人格。

              (4)下面加下划线的“之”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

              B.莲,花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隐逸者也

              D.何陋

              (5)《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两章)

              (1)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
              B.亲戚 之                畔:通“叛”,背叛。
              C.多助之                 至:到达。
              D.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 5.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②。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

              下面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将鼓    自率士卒拒
              B.公问其    逐之

              C.石以为底  卒 其城          
              D.吾谁 归   吾谁
            • 6.

              【甲】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论马

              岳飞

              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噉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馀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注释】①骥: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下面各组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以千里 也 ②骥不 其力
              B.① 真无马邪? ②称 德也

              C.①执策 临之 ②介胄
              D.①虽有千里 能 ②故常奇
            • 7.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

              遂与外人 间隔                             阡陌 交通  _____________     
              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        不足 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        
              水尤 清洌     _____________         乃记之而                        
              之     _____________           不足 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 
              蒹葭 苍苍     _____________          寤寐 思服   _____________     
              窈窕 淑女     _____________         屋舍 俨然                        

              芳草鲜美                  

            • 8.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石垦壤     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 九十     焉置土石
              C.跳往助     旁睨而揶揄

              D.杂然相     陷入尺
            • 9.

              屈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②,争宠而心害③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④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⑤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既绌⑥,至於江滨,被⑦髪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⑧乎!”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注解:

              ①博闻强志: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②同列:同在朝班,即同事。 ③害:妒忌。  ④属:写作。  ⑤伐:自我夸耀。   ⑥绌:通“黜”。贬斥,废退。   ⑦被:通“披”。

              ⑧温蠖(huò):指世俗的尘垢。


              (1) 加下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面句子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于辞令      娴:熟习    
              B.王怒而 屈平       疏:疏远

              C.屈平不 与:给
              D.数十年 为秦所灭   竟:竟然
            • 10.

              (一)(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I)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耕于南阳 (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己爱民 (     )            ④仰于官( )

              (II)翻译下列句子。

              (1)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4)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