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回答下列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有关的问题:

              (1)某动物排卵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尚未完成,此时卵子处于___________卵母细胞阶段,当该细胞发育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时,才具备受精能力.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受精作用已经完成。

              (2)动物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且 _______________与供体相同的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叫做胚胎移植。为了获得更多的早期胚胎,常用_______________激素对供体进行处理,其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 ,经人工受精后可得到早期胚胎。

              (3) 用某染料鉴定胚胎细胞是否为活细胞时,发现活胚胎细胞不能被染色,其原因是活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要通过胚胎移植获得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两个新个体,可对发育到桑椹期或囊胚期阶段的早期胚胎进行____________ 处理,再植入到受体内,若要对早期胚胎进行长期保存,应将其置于   冷冻条件下。

            • 2.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显微镜,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

                 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①科学家依据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

              ②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③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④B、E两类生物主要区别是:B类生物一般含_____,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谢类型是_____型。

            • 3.

              请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一般用红细胞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将红细胞特殊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流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对“血影”的分析得知其化学组成如下:蛋白质40%,脂质50%,糖类10%.

              (1)为什么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                             

              (2)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                                 

              (3)红细胞溶血后,流出细胞外的蛋白质主要应该是                           

              (4)“血影”的化学成分中主要是哪一种脂质?                               

              (5)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过程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分泌到胰岛细胞外

              C.是细胞储能的场所

              D.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 4.

              根据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1)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_____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由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3)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 5.

              玻尿酸是一种透明质酸,在抗衰老、美容、创伤护理等方面应用广泛。该物质可通过链球菌以葡萄糖为碳源进行发酵,从发酵液中过滤得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玻尿酸化学本质是多糖与蛋白质的复合体,在细胞膜上与之类似的物质是         ,该物质分布在细胞膜         (填“内”或“外”)侧。

              (2)同酵母菌一样,该链球菌属于            (填“厌氧型”“需氧型”或“兼性厌氧型”)。从细胞结构分析,他们的本质区别是               

              (3)当发酵罐缺氧时,链球菌内的ATP主要来自              (填细胞结构)。

            • 6.
              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形态、结构、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生命系统通过各个层次的信息和反馈调节等活动维持其自身稳定,执行其正常功能.图1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表示细胞间通讯中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一种方式.

              (1)图1的⑨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特性是 ______ .
              (2)研究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美国科学家试图从人的红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以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依据是成熟的红细胞除 ______ 外无其他结构的膜,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3)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禽流感病毒与图1中结构 ______ (填序号)的化学组成最相似.
              (4)若图1所示的分泌物是抗体,该细胞核内核仁被破坏,上述抗体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原因是该结构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该结构被破坏,不能形成 ______ .
              (5)若图1所示的分泌物是胰岛素,写出胰岛素在产生、运输、加工、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膜结构是 ______ (填序号).
            • 7.
              如图表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主要与构成细胞膜的 ______ 有关(填图甲中号码).
              (2)白细胞能改变形状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吞噬病菌,这说明 ______ .
              (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了 ______ ,这种特性与图甲中的 ______ (填图甲中号码)有关.
              (4)假如该细胞膜表示胃上皮细胞膜,酒精通过它可用图甲中 ______ 表示;假如该细胞膜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膜,吸收Na+可用图甲中 ______ 表示.
              (5)图乙所示方式可表示图甲中的哪一种或几种? ______ .
            • 8.
              如图为一段神经纤维的未受刺激时的电荷分布及相关处理.据图回答:

              (1)神经元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和 ______ ;结构特点具有 ______ 性;功能特点具有 ______ 性.
              (2)如果在电极a左侧给一适宜刺激,则a~b之间神经冲动的瞬间传导方向是 ______ ,刺激点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变化是 ______ .
              (3)图中未表示出的,与下一神经元之间形成的结构是 ______ ,在该结构出决定了神经冲动传递的 ______ 特性.
            • 9.
              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1)仅通过对资料1的分析,你能对膜结构提出什么样的假说? ______ .
              (2)资料2、3中要获得纯净的细胞膜,最好选择哺乳动物的哪一类细胞? ______ .试简述理由: ______ .
              (3)从资料3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 .
              (4)资料4、5中,通过比较分析生物膜的计算厚度和实测厚度,科学家对膜结构模型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 ______ .
              (5)资料6中,科学家最早是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的膜蛋白,进行融合实验.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______ .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综合以上实验,并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提出了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______ 模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