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两图分别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过氧化氢的酶促反应随H2O2浓度和时间变化产生的O2量变化曲线,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产生的原因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强
              B.bc段产生的原因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左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 2.
              以下关于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的特殊要求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的特殊要求或特点
              A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不能选择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B 制备细胞膜的实验 不能选择蛙的红细胞
              C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不能使用盐酸增大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
              D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不能用一个材料同时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A.A
              B.B
              C.C
              D.D
            • 3.
              关于下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如图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B.
              如图氧气浓度为b时,植物既不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进行无氧呼吸
              C.
              如图 a、b曲线可分别表示pH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D.
              如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
            • 4.
              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
              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的气体速度加快
              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 5.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中,不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原因是液泡的颜色会影响染色后染色体的观察
              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酶的原因是过氧化氢的分解与温度有关
              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的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
              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的产生情况
            • 6.
              下列实验设计的思路,正确的是(  )
              A.淀粉酶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的实验用碘液检测可验证酶的专一性
              B.用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FeCl3溶液催化H2O2水解可研究酶的高效性
              C.进行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水解实验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胃蛋白酶在pH为3、7、11的溶液中水解蛋清可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7.
              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用花生子叶做脂肪的鉴定,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滴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底物
              C.将糖尿病病人的尿液加入斐林试剂,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D.探索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各组的pH要保持相同
            • 8.

              将2mL新鲜的唾液与5mL 5%的淀粉溶液混合,保温于37℃恒温箱中,测得产物生成速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5min时,即使加入淀粉溶液,也不会有麦芽糖生成

              B.10~15min,麦芽糖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酶活性降低

              C.0~5min,底物足量,若增加唾液的量,麦芽糖的生成速率可能还会提高

              D.1min后,向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在常温下溶液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 9.

              如图一是ATP的分子结构图,图二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三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
              B.图一中①处的化学键断裂,ATP转化为ADP
              C.图二能解释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D.图三中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和活性
            • 10.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组实验:A组(20℃)、B组(40℃)和C组(60℃),一定反应时间后,各组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
              B.在t2时,C组产物总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底物已经消耗完毕
              C.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
              D.在t3之前,若将A组温度提高10℃,酶促反应速度会加快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