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萌发的大麦种子中存在着两种淀粉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耐热不耐酸;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70℃处理15min即变性失活。为测定萌发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将发芽3天的大麦种子加蒸馏水研磨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得到淀粉酶提取液,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⑦中加入的试剂X为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步骤②中对1号试管进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达成实验目的,设置的1、2、3号试管中,为对照组的一组是 号试管。

              (3)通过上述实验,能大致比较萌发3天时种子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是                                                                            

            • 2. 下面是有关酶的探究实验,课题是探究 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完成下面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用具:试管,量筒,滴管,试管架, 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鸡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
              (1)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先在1号、2号、3号试管中各加入2 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1号试管内加入1 mL蒸馏水,向2号试管内加入 ______,向3号试管内加入 ______,并振荡试管.

              ②向1号、2号、3号试管内各滴入______.
              ③仔细观察各试管内 ______,并记录实验现象.
              (2)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叶片顶端的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成补充囊,囊内有蜜腺,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捕虫囊下半部内侧囊壁有很多消化腺,分泌出稍带黏性的消化液,消化液有消化昆虫的能力。

              为探究该消化液的性质,即所含有的消化酶种类,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请你完成有关的实验方案设计。

              (1)实验假设:猪笼草捕虫囊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____________

              (2)实验原理:

              ①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性;

              ②酶的催化需要__________(条件)。

              (3)材料用具:洁净的试管若干支、瘦肉块(蛋白质)、肥肉块(脂肪)、清水、猪笼草新鲜分泌物、水浴锅,等。

              (4)实验程序如下表:

              组别

              物质

              A

              B

              C

              D

              新鲜分泌物

              2mL

              -

              2mL

              -

              清水

              -

              2mL

              -

              2mL

              瘦肉块

              +

              +

              -

              -

              肥肉块

              -

              -

              +

              +

              适宜温度的水浴锅内保温相同一段时间

              实验结果

               

               

               

              注:+表示加入,-表示未加入。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若A组瘦肉块、C组肥肉块均消失,B、D中的肉块不消失,则消化液中____________。

              ②若A组瘦肉块消失,B、C、D中的肉块不消失,则消化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C组肥肉块消失,A、B、D中的肉块不消失,则消化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A、B、C、D中的肉块都不消失,则消化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如表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设计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实验组是           (填试管编号).

              (2)比较1号和2号试管,你得出的结论是                       .比较3号和4号试管,你得出的结论是                       

              (3)某同学按照表中方法做了这个实验,结果试管3和试管4的现象刚好相反,他的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至少答出两点)

              (4)如图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在A到C浓度范围内,将反应温度均升高10℃,请在图上画出相应的曲线.如果在B到C浓度范围内向反应混合物中都加入少量同样的酶,请在图上画出变化后的曲线.

            • 5.

              已知2H2O2=2H2O+O2↑ ,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A、B、C,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放入_____℃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② 分别向上述3支试管中依次加入等量且适量的_____________、3.5%FeCL3溶液和_______________,A组作为空白对照。

               ③观察各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记录实验结果。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C试管O2释放的速度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回答下列有关酶的特性的相关问题:

              Ⅰ、下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1)甲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           ,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a代表麦芽糖酶,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                        

              (2)乙图中,如果温度升高5℃,催化速率将变              ,限制f~g段上升的因素是                           (能/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3)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Ⅱ、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他们对实验的处理如下表所示。


              表中的试管                对照,可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试管3和4对照说明酶具有                    (特性)。
            • 7.

              分析下列有关酶的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              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                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实验A、B现象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特点。

              (3)实验B、E现象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特点。

              (4)实验B、C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5)若在试管中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的同时滴加两滴盐酸,再滴加肝脏研磨液,能否产生气泡? _______为什么?                                  

            • 8.

              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表所示。


              1

              2

              3

              4

              5

              6

              7

              8

              ①设置水浴缸温度(℃)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②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③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min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

              ④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min


              实验结果:图甲是40℃时测定酶A催化淀粉水解生成的麦芽糖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是实验第④步保温5 min后对各组淀粉剩余含量进行检测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2)若适当降低温度,图甲中P点将向_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步骤③中淀粉酶的浓度适当降低,为保持图乙实验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___________(填“缩短”“延长”或“不变”)。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选,填选项字母)。

              A.酶A在20℃条件时活性较高

              B.酶A的活性一定小于酶B的活性

              C.酶B在40℃条件时活性较高

              D.大于50℃条件时,酶A部分失活

              (5)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该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探究pH对绿豆幼苗株高的影响,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绿豆种子1000粒,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表1:
              表1    pH对绿豆幼苗株高的影响
              组号 A B C D E F G H I G
              pH 3.0 4.5 5.6 6.0 7.0 7.5 8.0 9.0 10.0 11.0
              株高(cm) 5.0 6.5 8.8 12.9 12.8 8.7 7.5 5.5 5.2 5.1
              据表1完成下列填空:
              (1)该探究实验中自变量是 ______ ,因变量是 ______ .
              (2)本实验说明绿豆幼苗生长的最适pH范围是 ______ .
              (3)酸雨是指pH≤5.6的降雨.根据本探究实验的结果可以推测,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 ______ (“抑制”或“促进”)作用.
            • 10.
              根据以下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回答问题.
              Ⅰ.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唾液1mL.
              ②加完唾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淀粉液2mL,然后放入37℃温水中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如表所示:
              项目 1 2 3 4 5
              pH 5.00 6.20 6.80 7.40 8.00
              颜色 ++ + 橙黄色 + ++
              注:“+”表示蓝色程度.
              (1)实验设计中,因变量是 ______ .实验过程中选择37℃恒温的理由是 ______ .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 ______ .
              (3)如果反应速率过快,应当对唾液进行怎样的处理? ______ .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Ⅱ.为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与结果:
              (1)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和2.
              ②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 3%的新鲜过氧化氢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1mL 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分别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
              ③将2号试管中的肝脏研磨液加入1号试管,振荡摇匀,再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结果未观察到气泡产生.
              (2)结果分析:推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的可能原因: ______ 、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