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中的氧的实验证明了          

              A. 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                                       
              B. 光合作用需要利用根系吸收的水分
              C. 光合作用放的氧来自水                                       
              D. 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来自大气
            • 2. 苹果叶片发育的好坏是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基础,通过对寒富苹果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特性的研究,以下是某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请据此回答相关问题。(植物光合作用量扣除呼吸作用量等于净光合作用量)

              (1)据图1分析,10%遮光处理与不遮光处理植株干重__________,说明遮光处理可增强植物的__________。当遮光超过20%以后,植物干重逐渐下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造成光合速率降低。
              (2)图2显示,萌芽后,叶面积在一段时间内不断扩大,这是细胞___________的结果。在叶片发育的过程中,其净光合速率逐渐升高的原因有,一是随著叶片的展开和扩展,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______逐渐减弱,二是光合结构逐渐完善,_____________逐渐增强。
              (3)光补偿点是指当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的光照强度。由图3可知,寒富苹果叶片的光补偿点和_____________因素有关。随着叶片的发育,寒富苹果果树对弱光的利用能力_________。影响A、B两点光合速率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图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和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实验均需进行“黑暗”处理,以消耗细胞中原有的淀粉
              B.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
              C.两实验中只有恩格尔曼的实验设置了对照
              D.两实验均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
            • 4.

              如下图所示,甲是绿色植物在有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O2的实验装置图;乙、丙、丁是另外三个实验装置图。欲验证绿色植物是否在有光照条件下释放出O2和验证在有光照条件下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O2,对照实验装置图依次是(    )

              A.乙、丁
              B.乙、丙
              C.丙、乙
              D.丙、丁
            • 5.
              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
              A.取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经解离,漂洗后,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后观察染色体
              B.黑暗中生长48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 6.
              在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分别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在下列生物领域的发现中,科学家与其使用的技术或方法对应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科学发现 科学家 科学家的思想或方法
              A 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 假说-演绎法
              B 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 假说-演绎法
              C 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 卡尔文 同位素标记H218O
              D DNA是遗传物质 艾弗里 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A.A
              B.B
              C.C
              D.D
            • 7.

              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和所利用到的实验方法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 8.

              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吉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
              C.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
              D.好氧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 9. 根据以下教材中的相关实验回答问题:
              ①用生物组织提取液和蛋白质溶液检测该生物组织提取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②蝾螈受精卵的横溢实验(如图1)

              当有核的一半分裂到16-32细胞时,将其中一个细胞核挤入无核的一半
              ③用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④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⑤探究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实验(如图2)

              ⑥萨克斯的实验(如图3)

              ⑦恩格尔曼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缺氧的环境中,a.在黑暗环境中用极细的光速照射水绵;b.将装片暴露在光下.(见图4)
              (1)实验①的检测试剂是双缩脲试剂,该试剂分为A液和B液,使用方法是:向甲试管加入2ml待测液,向乙试管加入2ml蛋白质溶液,______(选填X1,X2,Y1,Y2操作,X1操作:先将A液与B液各1ml等量混合,再加入待测液中并摇匀;X2操作:先向待测液中加入A液1ml,摇匀,再加入B液4滴并摇匀;Y1操作:50-65℃浴热2min;Y2操作:不需加热).
              (2)分析实验②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实验③中,当细胞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不断失水,由于______,致使两者逐渐离开,产生质壁分离现象.
              (4)分析比较实验④中2号与1号的结果可知,过氧化氢的分解需要______能.分析比较3号与1号、4号与1号的结果可知,Fe3+和过氧化氢酶都有______的作用,从而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由3号和4号结果对照可知,酶的这种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
              (5)实验⑤不能采用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的反应,原因是______.
              (6)在⑦的设计中有许多巧妙之处,比如利用好养性细菌来确定______等.该实验不但证实叶绿体照光能释放氧气,而且证实叶绿体是______.
              (7)这7个实验中哪个或哪些不存在对照?______(填题干中实验编号,若都存在对照,则填“都存在对照”)
            • 10. 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