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鼠尾藻是一种着生在礁石上的大型海洋褐藻,可作为海参的优质饵料。鼠尾藻枝条中上部的叶片较窄,称之狭叶;而枝条下部的叶片较宽,称之阔叶,新生出的两叶颜色呈浅黄色,而进入繁殖期时阔叶呈深褐色。研究人员在温度18℃(鼠尾藻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等适宜条件下测定叶片的各项数据如下表。(注:光补偿点为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为总光合速率刚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叶片

              光补偿点

              (μmol·m-2·s-1

              光饱和点

              (μmol·m-2·s-1

              叶绿素a

              (mg·g-1

              最大净光合速率

              (nmolO2·g-1·min-1

              新生阔叶

              16.6

              164.1

              0.37

              1017.3

              繁殖期阔叶

              15.1

              266.0

              0.73

              1913.5

              狭叶

              25.6

              344.0

              0.54

              1058.2

              (1)据表分析,鼠尾藻从生长期进入繁殖期时,阔叶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其内在原因之一是叶片的_________。

              (2)依据表中_______的变化,可推知鼠尾藻的狭叶比阔叶更适应_____(弱光/强光)条件,这与狭叶着生在枝条中上部,海水退潮时,会暴露于空气中的特点相适应。

              (3)新生阔叶颜色呈浅黄色,欲确定其所含色素的种类,可用______提取叶片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并观察滤纸条上色素带的______。

              (4)在一定光照强度等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对新生阔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①从实验结果看,实验测定净光合速率时所设定的光照强度______(大于/等于/小于)18℃时的光饱和点。

              ②将新生阔叶由温度18℃移至26℃下,其光补偿点将_____(增大/不变/减小),这影响了鼠尾藻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因此,在南方高温环境下,需考虑控制适宜的温度及光照强度等条件以利子鼠尾藻的养殖。

            • 2. 某研究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5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生物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萌发的种子

              0

              8

              16

              23

              9

              34

              蚯蚓

              0

              4.5

              9

              11.5

              13.5

              15.5

                  (1)装置图中的Y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乙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移动,有色液滴将向____移动(填“左”或“右”),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_________。

                  (3)另一组该实验装置每隔5min测量时,将注射器活塞往____移动(填“上”或“下”),待有色液滴回到实验开始时的位置停止,根据活塞移动距离可测出气体的变化量,其中以小麦为材料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该段时间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以注射器内气体变化为依据),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的强度越来越____________。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注射器量取的气体变化体积(mL)

              0

              1.5

              3.0

              4.2

              5.0

              5.5

            • 3.

              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假设细胞呼吸消耗的物质为葡萄糖)

              (1)甲图中氧气浓度为a时,该器官的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_________(填字母)点所对应的氧气浓度是最适合贮藏该植物的氧气浓度。

              (3)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是否对应乙图中的D点? ___________(填“是”或“否”)。

              (4)甲图中a、b、c、d四种氧气浓度中,能产生酒精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5)甲图中氧气浓度为d时,细胞呼吸的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图1是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内填图中标号,____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1中不应该出现的结构是[  ]          ;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并可以调节细胞内环境的细胞器是[  ]          

              (2)该植物经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中的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

              (3)在充满N2与CO2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几株该植物,CO2充足。得到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图2。

              ①第5~7h呼吸作用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第9-10h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    

              ②第10h时不再产生ATP的细胞器是图1中的[  ]          ;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          成为ATP合成的唯一场所。

              ③该植物积累有机物速率最快的时刻是第  h时,积累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时刻在第  h之间。

              ④在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交点时,叶绿体中ATP的转移方向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