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所表示的成分在细胞膜上能执行多种功能
              B.②可以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C.细胞膜的流动性与②有关而与③无关
              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②③都有关系
            • 2.

              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②所表示的成分在细胞膜上能执行多种功能
              B.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②③都有关系
              C.图示中①不可运动,从而使细胞膜具有一定“刚性”
              D.③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 3.

              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B.钾离子通过细胞膜需要②的协助

              C.细胞识别与糖蛋白①有关

              D.②能够流动③静止不动
            • 4.
              以下关于细胞膜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
              B.膜两侧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C.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D.组成膜的物质的运动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5. 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 6.

              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资料,请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通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1)仅通过对资料1的分析,你能对膜结构提出什么样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3中要获得纯净的细胞膜,最好选择哺乳动物的哪一类细胞?________________。试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资料3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

              (4)资料4、5中,通过比较分析生物膜的计算厚度和实测厚度,科学家对膜结构模型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料6中,科学家最早是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的膜蛋白,进行融合实验。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综合以上实验,并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提出了大多数人所接受的________________模型。

            • 7.

              细胞膜的流动性与ATP没有关系

            • 8. 根据下图填空。

                                    

              (1)图1中A代表__________分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代表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
              (3)如图2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① 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是__________段

              ② 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__________移动。

            • 9.

              如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乙所示为出入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______________(填字母),__________(填字母)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2)在a~e的五种过程中,可用图乙中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维生素D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符合图乙中__________(填序号)的曲线。

              (3)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作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4)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 min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的荧光均匀相间分布。

              ①有人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_实验。

              ②本实验可以通过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培养后,探究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实验结果,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实验结果。

              ③该实验最可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下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2]表示两层          分子,它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2)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向是             (用图中字母和“→”表示),帮助离子进入细胞的是图中 [1]        

              (3)与细胞相互识别有关的是图中 [3]               

              (4)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             的种类和数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