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2中的______。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1中的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由______组成。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搅拌的目的是:______离心的目的是______。
              (4)仅有图3的实验过程,______(能或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原因是______。
            • 2.

              请利用所给的含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分别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35S标记的氨基酸)、大肠杆菌菌液、T2噬菌体进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实验过程:

              步骤一:分别取等量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含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装入两个相同培养皿中,依次编号为甲、乙;

              步骤二:在两个培养皿中接入等量的大肠杆菌菌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步骤三:在甲、乙两个培养皿中放入T2噬菌体,培养一段时间,分别获得被____________________标记和被____________________标记的噬菌体;

              步骤四: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放入离心管内离心。

              步骤五: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的主要位置。

              预测实验结果:

              (1)在甲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搅拌、离心后结果如____图。

              (2)在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搅拌、离心后结果如_____图。

            • 3.

              某生物实验小组利用S型肺炎双球菌和R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步:将S型细菌放入含有32P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环境中培养多代;

              第二步:将S型细菌破碎,并提取S型细菌的DNA;

              第三步: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后,保温培养在没有任何放射性原料的液体培养基中;

              第四步:保温适宜时间后,取培养液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检测放射性情况。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用________________法对S型细菌的DNA去向进行研究,第二步获得的S型细菌的DNA中含32P的占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步获得的沉淀物是________________,检测到的放射性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能说明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第一步中含32P的培养基替换成含35S的培养基,其他步骤不变,则第四步检测到的放射性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有肺炎双球菌的固体培养基,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可将第四步中获得的沉淀物________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则可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 4.

              下面是兴趣小组为探究某种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

              (1)实验目的:略。

              (2)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该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猪胚胎干细胞,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等。

              (3)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该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B、C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液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

              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有该流感病毒产生。

              (4)请预测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A、B、C三组均出现该流感病毒,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

            • 5.

              根据下面的实验材料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Ⅰ: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用同位素31P、32P和32S、35S分别作如下标记:

               

              噬菌体

              大肠杆菌

              脱氧核苷酸

              31P

              32P

              氨基酸

              35S

              32S

              实验材料Ⅱ:

              (1)实验Ⅰ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大致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Ⅰ所得结果:

              ①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31P和32P,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不含35S,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Ⅱ的A~D结果中,哪项不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有人做了如下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中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__________(填“DNA”或“蛋白质”)。

              (2)步骤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为:放射性同位素32P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_____________中。

              (4)如果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5)赫尔希和蔡斯还设计了一组实验,作为______实验,该组实验是用______标记的噬菌体重复实验。

            • 7.

              在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历程中,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其中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遗传物质的本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2)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图甲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___________(填序号)。

               (3)本实验中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如图乙),离心后前者的放射性主要分布在       中,后者放射性主要分布在         中,这一现象说明了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进一步观察实验发现,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这一结果又说明了              

            • 8.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DNA和蛋白质位置变化。

              (2)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分钟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未进入。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                                ,否则细胞外________放射性会增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