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研究发现一些家族的遗传性严重肥胖受某对常染色体上的A、a基因和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共同控制.黑皮素4受体与促黑索细胞激素结合才能维持正常体重,否则将会出现遗传性严重肥胖,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A基因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 .A基因上碱基排列顺序是如何决定阿黑皮素原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的? ______
              (2)只考虑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人群中遗传性严重肥胖纯合命体的基因型是: ______
              (3)最近发现与遗传性严重肥胖密切相关的基因e,ee的个体缺乏催化阿黑皮素原转变成促黑素细胞激素的酶.综合考虑三对等位基因的作用,能通过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进行治疗的遗传性严重肥胖个体的基因型共有 ______ 种.
            • 2. 研究人员发现在沙漠中存在一种抗旱植物(该植物雌雄同株,细胞中有抗旱基因H)该植物通过细胞代谢,产生某些代谢产物,调节植物根部细胞的渗透压.
              (1)研究发现:这种植物细胞存在与抗旱有关的物质主要是糖类,由此推测,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 ______ 实现的.
              (2)现有某抗旱植物,基因型为Hh(h是旱敏基因),已知旱敏基因h是由抗旱基因H突变而来的;即H基因分子中可能发生 ______ ,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使H基因变成了h基因.
              (3)现有某抗旱植物(抗旱基因H、旱敏基因h,果实粒大由D基因控制、果粒小由d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研究人员用一抗旱性粒大植株和某一植株甲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子代F1中出现4种类型,统计结果显示,抗旱:旱敏=1:1,粒大:粒小=3:1.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 ______ .若选择子代F1中抗旱性粒大植株运行自由授粉,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______
              (4)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抗旱基因H导入到不抗旱的农作物细胞中去,培育抗旱农作物新品种.但是转基因植物可以通过花粉将抗旱基因H扩散到其他植物,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据此分析,为了降低此种风险,研究人员可以选择将目的基因(抗旱基因H)整合到 ______ (填写“细胞核基因组”或“线粒体基因型”),你的理由是 ______
            • 3. 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型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此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
              (2)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r:ATAAGCATGACATTA;R:ATAAGCAAGACATTA.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 .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 ______ 实现的.
              (3)已知抗旱型(R)和多颗粒(D)属于显性性状,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型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型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
              ①F2抗旱型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所占比例是 ______
              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型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型植株所比例是 ______
              ③某人用一植株和一旱敏型多颗粒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性状的统计结果显示抗旱:旱敏=1:1,多颗粒:少颗粒=3:1.若只让F1中抗旱型多颗粒植株相互授粉,F2的性状分离比是 ______
            • 4. 如图A所示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三种酶.

              (1)若酶①由n个氨基酸组成,则酶①基因的碱基数目不能少于 ______ .合成酶①的过程中至少脱去了 ______ 个水分子.
              (2)如图B所示Ⅱ-1因缺乏图A中的酶①而患有苯丙酮尿症,Ⅱ-3因缺乏图A中的酶②而患有尿黑酸尿症,Ⅱ-4不幸患血友病(上述三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Aa、Bb、Hh表示).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Ⅰ-3个体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是 ______
              (3)Ⅱ-3已经怀有身孕,如果她生育一个女孩,健康的概率是 ______ ;如果生育一个男孩,健康的概率是 ______
            • 5. 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时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______ 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______ 条.
              (2)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即使是纯合的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长成的成体果蝇也是残翅的.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现有一只残翅果蝇,要判断它是属于纯合残翅vv,还是“表型模拟”,则应选用的配种方案是该残翅果蝇与异性 ______ 果蝇杂交,选择温度条件 ______
              (3)某野生型果蝇种群中,一只雌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的某机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让该雌果蝇与野生型果蝇交配,F1的雌雄个体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设相关基因用R、r表示).在野生型和突变性,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______ .若要通过一次交配实验,确定突变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最好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
            • 6. 双子叶植物大庥(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其叶肉细胞中的部分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图中rbcs基因表达的产物是的产物是 ______ ,图中少量的〔1〕就可以合成大量的SSU,原因是 ______ .Cab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HCP,推测该物质能参与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
              (2)图中[4]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其上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US,则能催化其中某过程的物质[3]是 ______
              (3)大麻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M、m)控制,其中的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MM、XmXm、XmY等均视为纯合子).用雌雄株大麻杂交,得到F1代共150株大麻,其中雄株50只.那么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 ______ 染色体上,成活大麻的基因型共有 ______ 种.若F1代雌株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______ (M、m).
              (4)已知大麻抗病(B)对不抗病(b)、粗茎(C)对细茎(c)、条形叶(D)对披针叶(d)为显性,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将纯合抗病粗茎条形叶雌株与纯合不抗病细茎披针叶雄株杂交产生F1,F1间杂交得到F2,F2中抗病细茎条形叶植株所占比例是 ______ ,F2______ 种基因型.
              (5)为获得优质的纤维,可在定苗时选留雄苗拔除雌苗,还可将雄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再将幼苗用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是 ______
              (6)在大麻野生型种群中,发现几株粗茎大麻(突变型),该性状是可遗传变异.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判断该突变型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 ______
            • 7. 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早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请回答下列问题:
              (l)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找到,究其根本原因是 ______
              (2)现有某抗早农作物,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早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
              研究发现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
              R:ATAAGCAAGACATTA    r:ATAAGCATGACATTA
              据此分析.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
              研究得知与杭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则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欢的方式是 ______
              (3)己知抗旱性(R)对旱敏性(r)为显性,多颗粒(D)对少颗粒(d)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性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性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F2抗早性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 ______ ;若拔F2中所有的旱敏性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F3中旱敏性植株的比例是 ______
              (4)请利用抗旱性少颗粒(Rrdd)和旱敏性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试验材料.
              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仅含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性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说明 ______
            • 8. 洋麻茎秆的红色和绿色由A-a、B-b,R-r三对基因共同决定,三对基因与茎秆颜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基因型为A-B-rr的个体表现为红茎,其余则为绿茎.现有三组纯种亲本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组别 亲本组合 F1自交 F2
              绿茎×红茎 红茎 绿茎:红茎=1:3
              绿茎×红茎 绿茎  绿茎:红茎=13:3
              绿茎×红茎 红茎 绿茎:红茎=7:9
              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从 ______ 组杂交实验的结果可判断,A-a、B-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甲组绿茎亲本可能的基因型是 ______ ______ .在丙组F2代中红茎个体的基因型有 ______ 种.
              (3)乙组F2中的红茎个体分别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茎个体的概率是 ______
              (4)花青素是一种非蛋白类化合物,由图示可知,其合成过程是在基因的复杂调控下完成的.由此可以看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有 ______
              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一种性状可以由多对基因控制
              D.基因的表达受到其他基因的调控
              E.生物的性状不仅受到基因的控制,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 9. 某生物兴趣小组饲养了一批纯合的长翅红眼果蝇幼虫,分装在10支试管中,准备放在25℃培养箱中培养(果蝇生长的最适温度),由于疏忽,其中有2支试管未放入培养箱,当时气温高达37℃,十天后观察发现,培养箱中的果蝇全为长翘,而未放人培养箱中的果蝇出现残翅.
              (1)残翅性状的出现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 .你认为出现残翅的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
              ______
              (2)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提示:选择果蝇杂交的方法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 ______
              ②: ______
            • 10. 图甲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关系及其功能,其中C、D、E1、E2为小分子化合物,F、G、H、I、J均为生物大分子化合物.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与大肠杆菌所共有的细胞器为 ______ (填数字),光照充足时,B细胞内[⑥]产生的气体的去向是 ______
              (2)乙图中的G从甲图中的④通过 ______ 进入⑧,若甲图中的A细胞为浆细胞,则该细胞可由 ______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来.
              (3)乙图中的各种分子在人体胰岛B细胞与神经细胞中可能不同的是 ______ (填字母);乙图中的G→H过程可以发生在甲图的 ______ 结构中(填数字).
              (4)若甲图中A细胞是某动物的垂体细胞,B细胞是某植物的顶芽细胞,则能分泌蛋白质类激素的是细胞 ______ ,该细胞对应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充当 ______ 成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