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探究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几个探究实验很好体现了科学过程的技能.
              (1)经典的“血影实验”及细胞膜成分分析实验:
              ①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主要通过 ______ 作用吸水涨破,内容物流出,再通过差速离心法提纯得到细胞膜.后来也有科学家用 ______ (植物的筛管细胞,细菌,支原体或衣原体)代替红细胞实验获得成功,因为材料中没有 ______ 和细胞器.
              ②将获取的细胞膜在显微镜下测出其面积,然后加入 ______ 酶,观察到膜迅速扩散,面积几乎是原来的2倍,再加入 ______ 酶,膜消失.由此证明细胞膜的成分含有蛋白质和两层磷脂.这个实验利用了酶的 ______ 性原理.
              (2)现有世代纯种的高茎、矮茎2个小麦品种,可以用遗传学原理,通过实验探究或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是否是显隐性关系,以及其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请你写出三种实验思路(不要写详细方案):
              ①自交法:选择纯种的高茎、矮茎小麦进行杂交→自交→观察后代高度及统计其比例.
              ②测交法: ______
              ③单倍体育种法: ______
            • 2. 表现遗传是指DNA序列不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DNA甲基化是表现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某些基因在启动子上存在富含双核苷酸“CG”的区域,称为“CG岛”.其中的胞嘧啶在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但仍能与鸟嘌呤互补配对.细胞中存在两种DNA甲基化酶(如图1所示),从头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维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半甲基化位点,使其全甲基化.

              (1)由上述材料可知,DNA甲基化 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改变基因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
              (2)由于图2中过程①的方式是 ______ ,所以其产物都是 ______ 甲基化的,因此过程②必须经过 ______ 的催化才能获得与亲代分子相同的甲基化状态.
              (3)研究发现,启动子中“CG岛”的甲基化会影响相关蛋白质与启动子的结合,从而抑制 ______
              (4)小鼠的A基因编码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2),a基因无此功能(A、a位于常染色体上).IGF-2是小鼠正常发育必须的一种蛋白质,缺乏时小鼠个体矮小.在小鼠胚胎中,来自父本的A及其等位基因能够表达,来自母本的则不能表达.检测发现,这对基因的启动子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的,在卵细胞中则是甲基化的.
              若纯合矮小雌鼠与纯合正常雄鼠杂交,则F1的表现型应为 ______ .F1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为 ______ .结合F1配子中A及其等位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分析F2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 ______
              (5)5-氮杂胞苷(AZA)常用于临床上治疗DNA甲基化引起的疾病.推测AZA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是:AZA在 ______ 过程中掺入DNA分子,导致与DNA结合的甲基化酶活性降低,从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另一种可能的机制是:AZA与“CG岛”中的 ______ 竞争甲基化酶,从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
            • 3.

              果蝇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请回答有关问题:

              (1)摩尔根等人运用________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已知果蝇的Ⅲ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现将纯合的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无眼为________性状;再让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若F2出现四种表现型(无变异发生),则控制无眼的基因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3)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如果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

              翅的雄性个体,该卷翅性状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请进行分析和探究。

              ①推测:如果卷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________(填“显性纯合子”、“杂合子”或“隐性纯合子”);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________(填“显性纯合子”、“杂合子”或“隐性纯合子”)。

              ②设计杂交实验以验证以上推测:________。

              ③结论:_______。

            • 4. 并指(趾)是由于相邻指(趾)间骨性或软组织融合形成的手足畸形,是人类常见的肢端畸形病.如图表示某家庭先天性并指(趾)遗传系谱,据图回答:

              (1)由遗传图解可以看出并指(趾)的遗传方式是 ______
              (2)Ⅲ4和Ⅲ5婚后孩子正常的几率是 ______ .若Ⅲ5已经怀孕,为了生一个正常指(趾)的孩子,应该进行 ______ 以便确定胎儿是否患病.
              (3)研究人员从该家庭多名患者的血液样本中提取DNA进行分析时发现,患者的第2号染色体的HOXD13基因中增加了一段碱基序列:-CGCCGCCGCCGCCGTCGCCGCCGACGC-(模板链),导致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增加了 ______ 个氨基酸,并且全是 ______
              (精氨酸:CGU、CGC、CGA、CGG,丙氨酸:GCU、GCA、GCG、GCC,脯氨酸:CCG、CCA、CCU、CCC)
              (4)上述研究表明,并指(趾)是由 ______ 引起的一种遗传病.该家庭中的致病基因主要来自Ⅰ2,由于这种变化发生在 ______ 细胞,从而导致每一代都有患者出现.
            • 5. 玉米,雌雄同株,单性花,通常为自花授粉.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在正常光照下,体细胞含有2个A的玉米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没有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
              (1)在正常光照下,某植株叶片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其原因是光照影响到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 ______ 的基因(A)的表达,进而影响叶片颜色,此过程说明性状是 ______ 的结果.
              (2)有一批浅绿色植株(P),如果让它们相互授粉得到F1,F1植株随机交配得到F2代,F2代成熟植株中a基因频率为 ______
              (3)现有一正常光照下呈浅绿色的成熟植株甲,其体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一条p为正常,另一条q为异常(如图所示),说明该植株发生的变异是 ______
              ①只有q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卵细胞若无A或a基因则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若A或a基因在片段m上,则植株甲 ______ (能、不能)产生浅绿色的后代.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植株甲的基因A、a在染色体p、q上的分布,现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F1,待F1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请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Ⅰ.若F1全为浅绿色植株,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a分别位于 ______ 上.
              Ⅱ.若F1深绿色植株:浅绿色植株=1:1,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a分别位于 ______ 上.
            • 6. 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早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请回答下列问题:
              (l)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找到,究其根本原因是 ______
              (2)现有某抗早农作物,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早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
              研究发现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
              R:ATAAGCAAGACATTA    r:ATAAGCATGACATTA
              据此分析.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
              研究得知与杭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则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欢的方式是 ______
              (3)己知抗旱性(R)对旱敏性(r)为显性,多颗粒(D)对少颗粒(d)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性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性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F2抗早性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 ______ ;若拔F2中所有的旱敏性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F3中旱敏性植株的比例是 ______
              (4)请利用抗旱性少颗粒(Rrdd)和旱敏性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试验材料.
              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仅含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性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说明 ______
            • 7. 水稻的无香味对有香味为显性,速度等位基因D-d控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表明,水稻dd个体有香味,原因是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异常,导致香味物质积累,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 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d基因控制合成的酶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D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试从翻译的角度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可能原因: ______
              (2)某科学家利用X射线照射纯合无香味水稻植株,再将此植株的花粉传给有香味的水稻,发现子代无香味801株,有香味1株(植株Ⅰ).植株I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①父本某一雄配子形成时发生 ______
              ②父本某一雄配子形成时,含有 ______ 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3)为解决第(2)题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家利用植株I与正常的纯合无香味水稻杂交得F1,F1再自交获得F2(已知一对基因缺失致死)
              若是原因①,则无香味:有香味= ______
              若是原因②,则无香味:有香味= ______
            • 8. 紫薯可进行无性繁殖(块根繁殖),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现将同一批紫薯种均分为两组,分别种在土质湿润的菜地和干燥的山上.收获时发现种在山上的紫薯口感均较好,而种菜地的紫薯除了某一畦有极少数口感好的,其余均是口感不好的紫薯.根据以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上紫薯普遍比菜地紫薯口感好,是因为 ______ (“环境”或“遗传物质”)不同所产生的差异.
              (2)某一畦的紫薯极少数口感好的原因是可能是局部环境不同,也可能是遗传物质不同所产生的差异.为确定原因,可将这些紫薯(即极少数口感好的)分散种植在 ______ (“菜地”或“山上”),观察子代的性状,若子代全部(或绝大多数) ______ (“口感好”或“口感不好”),则可确认是环境影响所产生的差异.
              (3)若(2)中确认了是遗传物质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并且知道上述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的只有一个基因,但不知道是显性突变(aa→Aa)还是隐形突变(Aa→aa),请设计一个简单的个体水平的实验进行探究,你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 .若后代中 ______ ,则为显性突变,否则为隐性突变.
            • 9. 洋葱(2n=16)鳞茎的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
              (1)有人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紫色洋葱与白色洋葱杂交,F1全为紫色,F1自交所得F2表型比为紫色:白色=3:1.
              实验二:取洋葱根尖,用解离液处理,龙胆紫染色后压片,用显微镜观察分生区细胞.
              ①洋葱鳞茎颜色性状中,白色对紫色为 ______ 性,实验一中 F2紫色洋葱有 ______ 种基因型.
              ②用解离液处理洋葱根尖的目的是 ______ .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区,同一个视野内看到的多数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 ______  期.
              (2)已知另一对等位基因 也会影响鳞茎的颜色.
              实验三:紫色洋葱与白色洋葱杂交,F1全为紫色,F1自交所得 F2的表型比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
              F1的基因型为 ______ ,F2紫色洋葱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
              (3)将实验三 F1中的一株紫色洋葱进行诱变处理,连续多代营养繁殖后,得到洋葱品系X,观察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含有16条染色体.让洋葱 X 与实验三中正常的 F1杂交,所得后代的表型比为紫色:黄色:白色=6:1:1.
              ①有人据此推测洋葱 X 的 ______ 基因发生了突变.为验证此推测,请设计一步实验并预测结果: ______
              ②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基因突变外,还有可能是 ______
            • 10. 高粱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其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的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在高粱植株中,塞因型为BB的植株,在正常光照下叶片呈深绿色,遮光条件下呈黄色;基因型为Bb的植株,在正常光照下叶片皇浅绿色,遮光条件下呈黄色;基因型为bb的植株,在正常光照和遮光下叶片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
              (l)上述资料表明: ______ 调控着生物的性状.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基因通过控制 ______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基因还能通过控制 ______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若要验证高粱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核基因控制,与细胞质基因无关,应选用的实验
              方法是 ______   (填“自交”、“测交”或“正反交).
              (4}正常光照下,在浅绿色植株体内某些正常细胞中含有2个B基因,原因是: ______
              正常光照下,让一批浅绿食植株(P)相互授粉得到F1,F1植株随机交配得到F2,则在F2代成熟植株中b基因频率约 ______
              (5)现有一浅绿色突变体成熟植株甲,其体细胞(如图)中一条7号染色体韵片段,m发生缺失,记为q;另一条正常的染色体记为q.已知植株甲的B、b基因都不在片段m上,且片段m缺失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为进一步确定植株甲的基因B,b在染色体P、q上的分布,在正常光照下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F1,待F1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F1 ______ ,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B位于q上,基因b位于P上.
              ②若F1 ______ 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B位于P上,基因b位子q上.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