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野生山葡萄的花是两性花,每朵花中都有雄蕊和雌蕊。已知野生山葡萄子叶颜色性状由B、b基因控制,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表现黄色(幼苗期死亡),花叶病的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研究人员用野生山葡萄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山葡萄子叶颜色的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属于_________(填“完全显性”或“不完全显性”),其子叶颜色及抗性的遗传遵循_________定律。

              (2)实验一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

              (3)实验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用实验二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有_________种,其中子叶深绿抗病类型所占比例是_________。

            • 2. 根据一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方法和原理,设计和完善两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是:A,a和B,b)的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材料用具:小桶2个,分别标记上甲、乙;四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各20只;记录用纸和笔.
              方法步骤:
              (1)用彩色水笔在四种不同颜色彩球各写上不同的字母,分别是① ______
              (2)在甲桶中放入四种彩球各10只;乙桶中放入四种彩球各10只;
              (3)摇匀两只小桶中的小球;
              (4)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各抓取② ______ 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彩球的字母组合;
              (5)将抓取来的彩球作好记录后,要注意的事项是③ ______
              (6)按步骤(4)重复100-200次;
              (7)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其组合类型有④ ______ 种;甲、乙两桶中所抓两个彩球相同的概率应该为⑤ ______
            • 3. 如图大量苯丙氨酸转变成苯丙酮酸时,人体患苯丙酮尿症.请回答:

              (1)据图苯丙酮尿症患者是由于基因 ______ (填数字)发生突变所致,图示过程说明了基因可通过控制 ______ 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假设正常的酶①由500个氨基酸组成,直接指导该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至少由 ______ 个核苷酸组成(不考虑终止密码),参与合成过程的tRNA最多有 ______ 种.科学家研究表明: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5秒,实际上合成120个酶①分子所需的时间仅为1分钟,其原因是 ______
              (3)对某苯丙酮尿症患者的酶①氨基酸测序发现:与正常的酶①(由500个氨基酸组成)相比,少了50个氨基酸,但第1号到第300号氨基酸相同.该患者的基因1与正常人的基因1相比,发生了碱基对的 ______ .其他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基因1是否都一定与此患者完全相同? ______ (选择是或否),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______
              (4)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频率非常低.这是因为 ______
            • 4.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颜色的形成原理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回答下列问题:

              (l)基因A指导合成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最可能是 ______ .该植物花瓣颜色遗传说明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是 ______
              (2)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______ ,授粉前需要去掉紫花植株的雄蕊,原因是 ______ ,去掉雄蕊的时间应该是 ______
              (3)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______ ,F2中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的比例为 ______ .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 ______
            • 5. 燕麦的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已知黑颖(用字母A表示)和黄颖(用字母B表示)为显性,且只要A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双隐性则出现白颖.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和______.F2中白颖的基因型为______,黄颖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
              (2)请用遗传图解的形式表示出题干所述的杂交过程:
              ______.(包括亲本、F1及F2各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 6.
              根据一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方法和原理,设计和完善两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是:A,a和B,b)的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材料用具:小桶2个,分别标记上甲、乙;四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各20只;记录用纸和笔.
              方法步骤:
              (1)用彩色水笔在四种不同颜色彩球各写上不同的字母,分别是① ______ ;
              (2)在甲桶中放入四种彩球各10只;乙桶中放入四种彩球各10只;
              (3)摇匀两只小桶中的小球;
              (4)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各抓取② ______ 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彩球的字母组合;
              (5)将抓取来的彩球作好记录后,要注意的事项是③ ______ ;
              (6)按步骤(4)重复100-200次;
              (7)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其组合类型有④ ______ 种;甲、乙两桶中所抓两个彩球相同的概率应该为⑤ ______ .
            • 7.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颜色的形成原理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回答下列问题:

              (l)基因A指导合成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最可能是 ______ .该植物花瓣颜色遗传说明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是 ______ .
              (2)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______ ,授粉前需要去掉紫花植株的雄蕊,原因是 ______ ,去掉雄蕊的时间应该是 ______ .
              (3)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______ ,F2中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的比例为 ______ .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 ______ .
            • 8.
              如图大量苯丙氨酸转变成苯丙酮酸时,人体患苯丙酮尿症.请回答:

              (1)据图苯丙酮尿症患者是由于基因 ______ (填数字)发生突变所致,图示过程说明了基因可通过控制 ______ 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假设正常的酶①由500个氨基酸组成,直接指导该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至少由 ______ 个核苷酸组成(不考虑终止密码),参与合成过程的tRNA最多有 ______ 种.科学家研究表明: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5秒,实际上合成120个酶①分子所需的时间仅为1分钟,其原因是 ______ .
              (3)对某苯丙酮尿症患者的酶①氨基酸测序发现:与正常的酶①(由500个氨基酸组成)相比,少了50个氨基酸,但第1号到第300号氨基酸相同.该患者的基因1与正常人的基因1相比,发生了碱基对的 ______ .其他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基因1是否都一定与此患者完全相同? ______ (选择是或否),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______ .
              (4)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频率非常低.这是因为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