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1)甲图表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该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 ,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应该是 ______ 。
              (2)乙图表示两种类型的变异。其中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______ (填序号),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______ (填序号),从发生的染色体种类来看,两种变异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 。
            • 2. 燕麦的颖色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其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如图1所示:

              (1)燕麦体细胞中A基因数目最多时可有 ______ 个.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基因所在片段与B基因所在片段发生互换,该变异类型为 ______
              (2)图1中5号染色体上还含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2,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A,则对应密码子变为 ______ ,基因Q转录时以 ______  链为模板合成mRNA,
              (3)现有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品系甲(黑颖)、乙(黑颖)、丙(黄颖),品系间的杂交结果如表(F2为相应组别的F1自交所得):
              杂交组合 F1 F2
              第一组 甲×乙 黑颖 黑颖
              第二组 乙×丙 黑颖 黑颖:黄颖=3:1
              ①品系甲的基因型为 ______ ,第二组得到的F2黑颖个体间进行随机授粉,则所得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
              ②某实验小组欲研究某株黑颖燕麦的基因型,他们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测交实验确定其基因型.
            • 3.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某科研小组用X射线辐射野生型果蝇,诱变当代未出现新性状.将诱变当代相互交配,诱变1代也未出现新性状,但随机交配后的诱变2代出现了突变新性状残翅和多毛(如图1所示).已知控制残翅型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毛量的基因用B、b表示,且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1)翅型和毛量两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分别为 ______
              (2)为筛选出纯合正常翅多毛的果蝇品种,研究人员将诱2代中正常翅多毛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是 ______ ,则正常翅正常毛的亲本为所需的纯合体;还可将诱变2代中正常翅多毛个体与基因型为 ______ 的个体杂交,选出后代表现型为全部为正常翅正常毛的亲本即可.
              (3)将未处理的野生型果蝇与诱变2代中的隐性纯合果蝇交配,再让F1(表现型均为野生型)与隐性纯合果蝇测交,预期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
              (4)研究人员用X射线辐射野生型果蝇后,重复上述实验,F1表现型仍均为野生型,F1与隐性纯合果蝇测交,发现有一个F1果蝇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正常翅正常毛:残翅多毛=1:1.造成这一遗传现象的原因可能是,F1果蝇出现染色体变异,其变异的类型属于 ______ (“颠倒”/“移接”).图2为正常F1果蝇体细胞中基因的分布,请在下图空白圈内画出变异后的F1果蝇体细胞中基因的分布.(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基因位置)
              ______
            • 4.
              燕麦的颖色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其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如图1所示:

              (1)燕麦体细胞中A基因数目最多时可有 ______ 个.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基因所在片段与B基因所在片段发生互换,该变异类型为 ______ .
              (2)图1中5号染色体上还含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2,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A,则对应密码子变为 ______ ,基因Q转录时以 ______  链为模板合成mRNA,
              (3)现有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品系甲(黑颖)、乙(黑颖)、丙(黄颖),品系间的杂交结果如表(F2为相应组别的F1自交所得):
              杂交组合 F1 F2
              第一组 甲×乙 黑颖 黑颖
              第二组 乙×丙 黑颖 黑颖:黄颖=3:1
              ①品系甲的基因型为 ______ ,第二组得到的F2黑颖个体间进行随机授粉,则所得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
              ②某实验小组欲研究某株黑颖燕麦的基因型,他们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测交实验确定其基因型.
            • 5.
              人类第7号染色体和第9号之间可以发生相互易位(如图甲),但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未变化;后代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的某一片断有三份),则表现为痴呆病患者,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则会使孕妇早期流产.如图乙为由于发生第7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系谱图,已知Ⅰ-2、Ⅱ-2为图甲所示染色体易位携带者,II-1为染色体正常.

              (1)个体Ⅰ-2的7或9号染色体上基因的 ______ 发生了改变.
              (2)个体Ⅱ-2能够产生 ______ 种配子,分别为 ______ (用甲图中的数字表示).
              (3)写出个体Ⅲ-1的7和9号染色体组合 ______ (用甲图中的数字和符号表示).
              (4)Ⅲ-3已出生,其为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概率是 ______ .Ⅱ-2与Ⅱ-1再生一个染色体正常孩子的几率为 ______ .
              (5)为防止生出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孩子,建议婚前进行 ______ ,妊娠期间进行羊水检查或产前诊断,需要使用 ______ (仪器)检验胎儿细胞的 ______ 是否异常.
            • 6.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雄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研究发现,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为了达到只养雄蚕的目的,科研人员利用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卵色的一对基因(A、a)采用如图所示方法培育出限性黑卵雌蚕.

              (1)控制卵色的基因A与a的根本区别是 ______ .
              (2)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为 ______ ,变异家蚕产生的卵细胞中黑卵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 .
              (3)为了更早地进行雌雄筛选,应该用图中的限性黑卵雌蚕与基因型为 ______ 的雄蚕交配,筛选 ______ 卵发育的后代即为雄蚕.
            • 7.
              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图.据图回答.

              (1)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 ______ .
              (2)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 ______ 个A基因(不考虑变异),A基因复制的模板是 ______ .
              (3)若杂交植物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则杂交植物在 ______ 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所占比例为 ______ .
              (4)植物染色体杂交育种的优是 ______ .(要求写两点)
            • 8.
              棉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作物,科学家对棉植植株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抗旱性棉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内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和茎部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其根本原因是这些细胞中 ______ (DNA、RNA、蛋白质)分子不同.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那么可以推测出基因是通过控制 ______ 实现的.
              (2)现有一不抗旱棉(基因型rr)的根部分生区某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Rr、rr.该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基因突变情况为 ______ (从图1甲、乙、丙、丁四图中选出).基因r与R的根本区别是 ______ .
              (3)现有一抗旱棉(基因型Rrbb),其棉纤维呈深红色,称为深红棉,发生了如图2变化,产生了粉红色的棉纤维(粉红棉)的新品种.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的 ______ 变异,该变异可以发生于 ______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该抗旱粉红棉新品种自交后,假如含有两条异常染色体的个体不能成活,则成活后代中出现抗旱粉红色棉的概率是 ______ .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粉红棉的抗虫性.通常从其它物种获得 ______ ,将其与 ______ 用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后,通过 ______ 酶连接,形成重组ND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 9. 某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花色(红、粉、白)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具有A基因的植株可开红花,具有aa基因的植株可开粉花,B基因抑制色素的合成,植株开白花,研究人员还发现A基因会导致含Y染色体的花粉败育.现将白花雄株与粉花雌株杂交,F1代中出现白花雌株739株、粉花雄株368株,F1代雌雄植株相互杂交得F2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b基因位于 ______ (填“常”“X”或“Y”)染色体上,亲本粉花雌株的基因型为 ______
              (2)自然状态下雄株的基因型有 ______ 种.有同学推测,自然状态下的红花植株纯合子一定是雌株,该推论正确吗? ______ .请说明理由: ______
              (3)研究者用60Co处理F2红花雄株,将其花粉授予亲本粉花雌株上,发现子代全为粉花植株,且雌株和雄株比例相近.镜检发现60Co处理后的植株,某条染色体断裂,部分区段缺失,据此推测: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60Co处理后, ______
            • 10. 摩尔根的学生布里奇从纯合红眼的果蝇种群中发现一只缺刻翅的变异雌蝇,为研究该变异类型,布里奇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该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下一代雌性缺刻翅、正常翅各一半,雄性只有正常翅,且雌雄比例为2:1.布里奇根据实验结果做出假设一:缺刻翅是由一种伴性的显性基因所控制,并且缺刻基因使 ______ ( 雌/雄)性致死.缺刻基因和红眼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______ (相同/不同).
              (2)布里奇又用该缺刻翅红眼雌蝇同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其子一代情况如下:
              ①F1缺刻翅雌蝇都是白眼.
              ②雄蝇中无缺刻翅.
              ③雌雄比例为2:1.
              若用假设一解释①现象,与事实不符.因此,布里奇又做出了假设二:缺刻翅这种变异并非基因突变引起的,可能是发生了 ______ 变异.含有这种变异的雌性个体在杂合状态下能生存,含有这种变异的雄性个体 ______ (能/不能)生存.
              (3)上述两种假设可以通过 ______ 观察,最终证明假设二是正确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