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 ______ ,③表示 ______
              (2)②导致③改变的内因是 ______ ,外因是 ______
              (3)共同进化是指 ______ 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4)关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不定项选择)
              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选择、隔离三个环节        D.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 2. 分析下列有关生物进化材料,回答问题
              (1)下表为某种群的遗传学测量数据.
              年份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B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b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1)仅从该表中数据还不能说明 ______
              A.1900年显性个体远远大于隐性个体   B.1930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所占比例接近
              C.环境选择使显性纯种逐步减少       D.隐性纯种能适应这一时期中的环境变化
              2)1970年该种群中Bb基因型的频率是 ______
              3)请说明1900~1970年的七十年中显性基因B的频率逐渐下降的原因 ______
              (2)如图是关于某山脚的草被类型由A、B、C三类物种随时间的演化成A、B、C、D状况,其中草的类型A、B、C之间杂交不育,C与D之间可以正常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
              1) ______ (写出相关物种的编号)类型草之间的差异可称为 ______ 多样性; ______ (写出相关物种的编号)类型草之间的差异可称为 ______ 多样性.
              2)D的出现可能是 ______ 的结果.
              3)若要使A、B物种之间产生杂交子代,可以运用 ______ 的细胞工程技术.
              (3)物种多样性可用一定空间范围内物种数量的分布频率来衡量,常用 ______ 来表示,调查物种多样性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
            • 3.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某研究所对天目山不同海拔檫木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调查,根据海拔由低到高分别确立了Pop1、Pop2、Pop3、Pop4和Pop5等5个海拔群体.
              (1)若要调查天目山檫木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通常采用 ______ (方法).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各个种群能够在不同海拔环境下生存是 ______ 的结果.
              (3)测定天目山檫木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最简便的方法是通过 ______ 来测定5个种群DNA片段的相似性.经测定,得到表.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遗传相似性越高,遗传距离则越 ______ .(选填“近”、“远”)
              遗传相似性
              Pop1 Pop2 Pop3 Pop4 Pop5



              Pop1   0.78 0.78 0.63 0.52
              Pop2 0.25   0.82 0.77 0.64
              Pop3 0.25 0.20   0.66 0.63
              Pop4 0.46 0.26 0.41   0.81
              Pop5 0.66 0.45 0.46 0.21
              (4)经调查,人类活动是影响天目山各海拔檫木种群遗传结构差异的原因之一,但还未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下列方法最为可取的是 ______
              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C.离体保护D.禁止人类活动.
            • 4. 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该地所有的该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 ______ ,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 ______
              (2)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后,该群体的A基因频率为 ______
              (3)若这种植物靠当地的一种昆虫传粉,且色彩鲜艳的红花更能吸引昆虫,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环境中的繁殖能力强弱表现为: ______
              (4)后来人们发现该植物可以药用,但却出现了以该植物为食的害虫,大大降低了该植物的数量,人们使用了某种杀虫剂进行防治,如图是害虫在使用杀虫剂之后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害虫抗药性是在使用杀虫剂过程 ______ (填“前”“中”“后”)出现,害虫种群个体抗药性有差异,体现了生物变异一般是 ______ ,杀虫剂的使用只是对害虫起了 ______ 作用.
              (5)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 ______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______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5.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如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1)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 ______ 多样性,该多样性的实质是 ______ 多样性.
              (2)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 ______
              (3)该研究发现,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就⑥、⑦形成过程而言,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的意义是 ______
              (4)由种群X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7百万年,⑥和⑦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 ______ .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多选).
              A.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B.⑥⑦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⑥⑦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
            • 6. 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 ______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濒危物种等进行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其中生物多样性包括 ______ 三个层次的内容.
              (2)大熊猫种群中有很多变异类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______ 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它和 ______ ______ 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3)如图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 ______ .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 ______
            • 7. 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如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1)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 ______ 多样性,除此以外,生物的多样性还表现为 ______ 多样性和 ______ 多样性.
              (2)该研究发现,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就⑥、⑦形成过程而言,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的意义是 ______
              (3)由种群X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7百万年,⑥和⑦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 ______ .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多选).
              A.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B.⑥⑦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⑥⑦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
              (4)物种④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36%,aa占16%,10年后,该种群AA为49%,aa为9%,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 ______ ;并解释原因: ______
            • 8. 珊瑚礁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珊瑚的色彩源于生活在珊瑚虫消化腔中的虫黄藻,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大部分能量.珊瑚虫所需的其余能量来自捕食的浮游生物.请回答:
              (1)珊瑚虫和虫黄藻依次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______ ______ .两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属于 ______
              (2)珊瑚礁区物种繁多,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区占据不同位置,它们通过 ______ 关系互相依存,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______ 稳定性.
              (3)珊瑚礁区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其多样性主要包括 ______ 多样性、 ______ 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热带珊瑚礁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之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 ______
            • 9.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100多年前,达尔文乘坐“贝格尔号”游历,对加拉帕克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进行研究,发现这些鸟与生活在南美大陆上的某种鸟(后称达尔文地雀)有着相似的特征.
              (1)岛上的13种地雀在羽色、鸣叫、产卵和求偶等方面极为相似,仍属于不同物种,原因是这些地雀之间存在着 ______
              (2)后人研究发现,13种地雀来自同一祖先(数千年前的达尔文地雀).下列最有说服力的研究证据是 ______
              A.化石           B.胚胎学          C.比较解剖学          D.分子生物学
                  100多年后,美国生物学家彼得•格兰特对主岛中:Gf地雀(喙较小,取食小坚果)和Gm地雀(喙较大,取食大而硬的坚果)进行了多年研究.其中,1976年6月至1978年1月岛上持续干旱,1983年受厄尔尼诺影响,雨量异常充沛.如图示1975至1978年岛上Gf地雀数量、种子相对数量和种子深度变化;如表所示1975至1985年Gf地雀喙的大小变化.

              时间(年) 1975 1978-1982 1985
              喙大小(增减) 1 +0.04 -0.05
              (3)图中表示Gf地雀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______ ,分析1977年间曲线走势的原因 ______ .根据表数据,对地雀喙大小变化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______ .(多选)
              A.气候变化是诱因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食物变化是主因   D.喙变异始终存在.
              (4)Gm地雀喙大小有差异,体现了生物的 ______ 多样性.深入研究发现不同地雀体内的 ______ 存在差异.(多选)
              A.碱基序列          B.密码子类型       C.氨基酸种类       D.蛋白质结构.
            • 10.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潮间带是指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大潮期的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其中中潮间带和低潮间带主要生活着海星、贻贝、藤壶、鹅颈藤壶和海藻等生物,海星主要的猎物是贻贝,贻贝主要以藻类为食.为研究海星在该群落中的作用,做了海星移除实验,其结果如图所示.

              (1)潮间带中所有具生殖能力的鹅颈藤壶的全部基因被称为 ______ ,藤壶与鹅颈藤壶的差异体现了 ______ 多样性.
              (2)已知该群落在自然状态下海星的个体数为7,贻贝的个体数为20,藤壶的个体数为18,鹅颈藤壶的个体数为12,海藻的个体数为20,求该群落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为 ______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公式为:D=1-∑(Ni/N)2).
              (3)据图分析,在自然状态下贻贝在中潮间带的密度大于低潮间带的原因是 ______ .海星移除后,贻贝在中潮间带和低潮间带都占优势,而海藻和藤壶几乎绝迹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多选)
              A.缺乏天敌    B.海藻被大量捕食C.贻贝捕食藤壶    D.海藻、藤壶繁殖能力较弱     E.藤壶的生存空间被贻贝大量占据     F.中潮间带、低潮间带不适宜藤壶生长
              (4)如图表示该区域藤壶的进化模式,其中小圆圈表示藤壶,箭头表示藤壶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的表示被淘汰的变异个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符合现代进化理论的有 ______ (多选)
              A.多方向箭头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说明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C.被淘汰的原因是因为生存斗争
              D.藤壶1进化到藤壶2,说明藤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E.藤壶1与藤壶3由于没有地理隔离,所以一定不能产生生殖隔离
              (5)研究者分析了a~e五种藤壶的细胞色素c基因,其核苷酸差异数如表所示,核苷酸数目可为藤壶的进化提供 ______ 证据,据表分析,较古老的物种是 ______
               
              物种/
              核苷酸差异数目/物种
              a b c d e
              a 0 20 20 20 20
              b 0 10 10 10
              c 0 8 8
              d 0 2
              e 0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