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国华北某昆虫种群中,决定体色为深色的基因是A和浅色的基因是a,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20%和70%,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
              (2)如果该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迁出,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的基因频率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  假定该昆虫种群由于华北地区雾霾使浅色个体易被天敌发现,A的基因频率逐年上升,这说明__________能影响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2. 果蝇是常用于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的 ______
              (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______
              (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
              (4)已知果蝇白眼(b)为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
              (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果蝇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这一现象说明 ______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3. 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

              (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图 ______
              (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 ______ 是该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地雀A、B的进化是否属于共同进化? ______ .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该种群 ______ 发生改变.
              (3)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表所示.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个体数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196 168 36 400
              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 4.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叶以前,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低,在5%以下,到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 ______ 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 ______
              (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世纪时,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中的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 ______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中的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
              ③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______ ,经过长期的 ______ ,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 ______ ,有利变异则逐渐 ______ ,从而使种群的 ______ 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______ 决定的.
            • 5.
              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 ______ 、 ______ ,b的实质变化是 ______ .
              (2)①~⑥的存在说明了 ______ .
              (3)下表为基因D在种群1和2中的基因型个体数.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 ______ .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XDXD 200 0
              XDXd 50 160
              XdXd 100 200
              XDY 180 0
              XdY 170 270
            • 6.
              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②导致①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 ______ ,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外因是 ______ ,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2)图中③指 ______ ,④包含 ______ .
              (3)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若人为淘汰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让其自由交配,则F1中基因型AA:Aa:aa= ______ ,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 ,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原因是 ______ .
            • 7.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叶以前,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低,在5%以下,到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 ______ 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 ______ .
              (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世纪时,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中的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 ______ .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中的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 .
              ③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______ ,经过长期的 ______ ,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 ______ ,有利变异则逐渐 ______ ,从而使种群的 ______ 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______ 决定的.
            • 8.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物种的形成过程.图1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变异.带有两条短线的箭头表示被淘汰的变异类型.
              根据变异和进化的方向看,该图表示达尔文学说的观点是:a ______ ,b ______ . 部分变异个体被淘汰是通过 ______ 实现的.
              (2)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 H 基因频率不 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 随机交配子代后获得 F1.各 F1 中基因型频率与 H 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2.p=c 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______ .
            • 9.
              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 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生物界存在 ______ .
              (2)研究发现超级细菌的NDM-1基因位于一个140kb的质粒上.NDM-1基因片段被认为可以在不同种细菌间传播复制,并且很容易发生变异.这种新的耐药基因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能够生成一种酶,而这种酶可以把绝大多数抗生素分解掉,使抗生素失去效力.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 ,抗生素的滥用则起到了 ______ 的作用,使菌群的 ______ 发生定向改变,导致了超级细菌的盛行.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减缓超级细菌的产生?(至少2个建议) ______ .
            • 10.
              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如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

              (1)甲地所有的果绳称为 ______ .
              (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I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 ______ 特性.
              (3)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I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 ______ 多样性,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差异可能属于 ______ 多样性.
              (4)北美大陆在阶段II时,一些地区的果蝇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 ______ (多选).
              A.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可逆性突变使两地果蝇基因相同
              (5)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主要原因是由于两地距离遥远,而且两地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最终导致 ______ .
              (6)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戊地果蝇(种 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 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 ______ (填“甲地”或“乙地”)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