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
              ______
              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实验根尖切段,再重复以上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接受琼脂块中均检测不到放射性,则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______
            • 2. 植物激素
              科研人员在黑暗环境中培养水平放置的豌豆种子,获得图1所示豌豆幼苗,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背地(向上)生长的影响.
              (1)豌豆幼苗中合成IAA的部位主要是幼苗的 ______
              (2)实验一:切取幼苗的AB段(上胚轴),检测发现P侧的IAA浓度较高,推测该侧细胞的 ______ 生长较快,(从细胞水平可用 ______ 测量并对比这种变化)导致上胚轴向上弯曲,表现出背地性,此现象 ______ (能/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3)实验二:将若干幼苗分为两组,每一组切取AB段并纵剖为P侧和D侧两部分,将其中一组B端插入含有14C-IAA溶液的试管中,另一组A端插入.6h后分别测定两组不接触14C-IAA溶液一端的14C-IAA相对浓度,结果如图2.A端插入和B端插入结果相比较,说明 ______ ,并且 ______ 侧运输能力较强.

              (4)实验三:制备切去P侧或D侧3mm的AB段,将它们的A端插入含有14C-IAA溶液的试管中(插入深度不超过3mm),6h后检测B端14C-IAA含量,得到图3所示数据.由实验数据判断,P侧和D侧对IAA的运输能力 ______ (相同/不同),被切去的一侧也检测到14C-IAA,说明IAA存在 ______ 运输.
            • 3.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 ______ 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 ______
              (3)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 ______ .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______ ,根据其作用取名为 ______
            • 4. 有关植物生长调节的实验问题.
              如图示是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有关实验,请据图回答.

              (1)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 ______ ;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 ______ ;生长但不弯曲的是 ______
              (2)要证明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需选用图示 ______
              (3)从实验设计严密性看,上述实验是否存在可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实验并分析原因 ______
            • 5. 根据如图1所示表示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A、B表示某种植物的胚芽鞘)

              (1)图1甲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 ______ .这一现象说明 ______
              (2)图1乙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 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 ______ .运输方式是 ______
              (4)如图2所示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 ______ ;分析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 ______ 不同;单独分析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______
            • 6. 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素是如何从产生部位运输到植物体全身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mm,在上装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如图甲所示,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如图乙所示).
              (1)实验过程中切去顶端2mm的原因是 ______
              (2)请在此基础上完善该实验的方案 ______
              (3)依据完善后的实验方案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4)事实上,即使实验中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用一般的理化方法也很难检测出来.可将实验后的普通琼脂块 ______ ,如果 ______ ,则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 7. 图甲是某植株示意图,乙表示该植株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作答:
              (1)乙图中 ______ 点的浓度可表示甲图②处的生长素浓度,欲使②萌发成侧枝,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2)将该植物置于左侧光照下,一段时间后,乙图中的 ______ 点的浓度可表示甲图④处的生长素浓度.
              (3)当生长素浓度在10-8-10-4mol•L-1区间时,对根、芽、茎生长的作用依次是 ______ ______ ______
              (4)将植物横放后,若根部⑥比⑤处生长快,则⑤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对应乙图的 ______ 点.
              (5)已知除草剂能使杂草的茎死亡,从而导致杂草死亡,请问用除草剂除草时生长素浓度应处于乙图的 ______ 范围下.
              (6)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有 ______ ______
            • 8.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甲图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 .这一现象说明甲接受块中 ______
              (2)乙图中胚芽鞘D能不能发生C的现象?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3)该试验中,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及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______ ______
            • 9. 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以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

              (1)某同学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你从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 ______ .你获得这一结论的理由是 ______
              (2)另一同学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设计,将经过图2甲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切面上(见图2中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①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______ ,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②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______ ,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 10. 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不同实验探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______
              (2)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______
              (3)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范围 ______
              (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请在上图中画出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的生长曲线. ______
              (5)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该研究小组的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参考他们的实验,若要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请在下一步实验中写出你的改进方法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