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______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 ______ ,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 ______ 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 ______ 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 ______ 型增长.
              (4)若实验结果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 ______ 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 ______ 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将降低.
            • 2.
              下列是关于种群、群落的相关叙述。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的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其 ______ 来影响种群密度,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中的K/2点对应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动物的种群密度,若被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将比正常值 ______ (填“偏高”或“偏低”)。若这种草原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其K值将会 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
              (3)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缓慢 ______ ,直至顶级群落。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其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最 ______ 。
            • 3.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并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1)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法。

              (2)在人类多的地区,大鼠种群出生率下降,长期来看其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将变为__________。

              (3)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

              (4)该种群蚜虫刚进入某森林(食物和空间充裕,没有天敌)后的一段时间内,某种群数量的变化与___________的数学模型相似。

              (5)在“S”种群增长的相关曲线,请分析K/2以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            加剧、_______增多,使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增长缓慢。

            • 4. 常德市政府为了改善市城区穿紫河的水生生态环境,在水面上设置了许多生态浮床.生态浮床就是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1).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 ______ ;它还能抑制藻类生长,其原因是 ______
              (2)浮床植物能否直接利用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3)已知食草性鱼类的粪便中含140J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为280J,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60J,则食草性鱼类的同化量为 ______ J.
              (4)图2表示某底栖动物种群数量比值与时间(t)的关系图,当t为a~b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当t为c~d时,该底栖动物的出生率 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死亡率.
            • 5.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动物甲→动物乙.研究者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注: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 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 ______ ,由此推测动物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3)上表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 ______ 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比实际值 ______ (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 6. 某自然湖泊引入翘嘴红鲌(一种经济鱼类)后,翘嘴红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翘嘴红鲌的种群数量增长呈 ______ 型,原因是 ______
              (2)若翘嘴红鲌的K值为8000条,则将该种群数量控制在 ______ 条时可使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若要增大湖泊中该鱼的K值,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3)翘嘴红鲌主要以湖泊中土著鱼为食,引入后,翘嘴红鲌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原因是 ______
            • 7. 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 ______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等级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高度(cm)     h≤10  10<h≤30  30<h≤lOO 100<h≤300   h>300
              数量(株)     120     62     32     16     6
              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______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 ______  关系.
            • 8.
              如图1所示是某生态系统甲、乙、丙三个种群的种群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有 ______ 和 ______ .
              (2)若甲、乙、丙都是植物种群,则最适应当前环境的种群是 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
              (3)假设甲、乙、丙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关系如图2所示:甲能量中比例为m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增加A kg,则消耗甲最多是 ______ kg.
              (4)若乙种群是某种鸟类,雄鸟在春季一般都有换上鲜艳羽毛的习性,以吸引异性.这是它们受到 ______ (填“物理”、“化学”或“行为”)信息的影响而产生的适应性生理特征,是长期 ______ 的结果,这也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 ______ .
            • 9.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______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 ______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是 ______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______
            • 10.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 1 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  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 是种群乙 10 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 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同化能量 1.1×108 2×107 1.4×109 9×107 3.4×106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______ ,判断依据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 ______ ______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 ______  消费者,第 ______   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 ______ (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为 ______
              (3)图1 中 ______ (数字)=2×107,C 表示 ______ .D表示 ______ ______ 形式散失的能量.
              (4)图2 中 ______ 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 ______  信息,说明 ______ 离不开信息传递.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