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 2.

              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木、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第1~2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不断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
              B.第1~1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重合周期较长有关
              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 3. 某科研小组调查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某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
              B.调查结果表明高山嵩草种群属于衰退型
              C.随着有效洞穴密度增加小花草玉梅种群密度有增大趋势
              D.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会改变该群落的演替速度
            • 4.
              某地区甲、乙两岛的生态环境基本相似,乙岛上6~8月黄鼠狼活动活跃.对两岛上田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岛田鼠的环境容纳量分别为52只、58只
              B.两岛6月到8月期间田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C.捕食是6月之后乙岛田鼠数量快速下降的因素之一
              D.两岛的田鼠最终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
            • 5. 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2是研究者对种群乙1跟踪调查30年绘制出的种群λ值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 图1甲~戊中能出现在能量金字塔中的包括________。碳在甲与丁之间以______的形式流动,在乙1与乙2之间以____的形式流动。

              (2) 若保持生产者的生产量不变,乙2的食物构成中,取食丙2的比例由1/4调整为1/2,则乙2的量是原来的____(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 图2中,种群乙1在15-20年间的年龄组成为____。种群乙1在第10年的种群数量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20年的种群数量。种群乙1的数量变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 6.

              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调查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种群增长率在______段最大,e点种群数量比d点____。曲线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它的基础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若将该草原开垦成农田,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将_________。

              (3)图2中,AB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C点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在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小
              B.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在该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物质都可以循环利用
            • 8.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32只鼠,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鼠,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田鼠的种群密度N=________________只/公顷。上述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

              (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可能会比实际值偏。

              (3)若调查该草原1公顷的调查区内,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在调查区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取若干个样方。某样方内部有4株被调查植物,但上、下、左、右4条边界上,分别有2、1、3、3株该植物,则该样方中被调查植物的个体数应计为____________株。

              (4)调查员还发现该草原分布有某种集体采食、共同繁衍后代的食草鸟,该食草鸟种群的空间特征是____________。另外,在通往草原的路上,道路两侧分布有整齐有序的绿化树(某种柳树),也可看成一个种群,则其空间特征是____________。

            • 9. “单独二胎”是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一项调整性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
              A.降低出生率      
              B.调整年龄结构        
              C.降低人口密度      
              D.改变性别比例

               

            • 10.
              有关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鱼时尽量捕食成熟的鱼,有利于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
              B.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能影响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
              C.稻田里的水稻呈高低错落分布,使群落呈垂直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
              D.农田除草能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