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红桦是一种高大喜阳落叶乔木,条件合适时可以大面积成林,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研究秦岭的天然红桦林对我国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调查红桦种群这一特征的常用方法为______。天然红桦林中,红桦常表现为随机分布,这属于生态学中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内容。
              (2)如图表示秦岭某群落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红桦植株数量,采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组成(径级是植株直径大小的分级),该红桦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研究发现适度采伐有利于林下红桦幼苗、幼树的生长,请从植物代谢角度推测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
              (3)若研究五年内红桦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则植物净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去向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 2. 将一片土地一分为二,甲组种植单一品种茶树,乙组种植多品种茶树,种植密度和土壤环境等与甲组相同。一段时间后,对两组茶园进行相关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査发现茶园中出现害虫,引入天敌后,害虫数量下降,除了考虑天敌引起的害虫死亡外,还考虑的因素是______。
              (2)该害虫对乙组茶园造成的不利影响低于甲组,从群落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3)两组茶园冬季土壤落叶层较厚,而夏季落叶层变薄,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
              (4)调查发现,茶园茶树质量与土壤生物有密切关系。在进行土壤生物类群研究时,常用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 3.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______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 ______ ,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 ______ 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 ______ 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 ______ 型增长.
              (4)若实验结果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 ______ 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 ______ 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将降低.
            • 4.
              下列是关于种群、群落的相关叙述。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的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其 ______ 来影响种群密度,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中的K/2点对应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动物的种群密度,若被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将比正常值 ______ (填“偏高”或“偏低”)。若这种草原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其K值将会 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
              (3)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缓慢 ______ ,直至顶级群落。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其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最 ______ 。
            • 5.

              藏原羚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人类活动及盗猎的影响,其种群数量大幅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自九十年代羌塘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藏原羚的数量得到恢复,植被亦得到有效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藏原羚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自羌塘自然保护区成立后,藏原羚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为调查保护区中藏原羚的数量,研究人员在1k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10只藏原羚,放归后,第二次捕获9只,其中有标记的6只,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km2。                  

              (2)藏原羚所同化的能量中只有极少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绝大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3)狼能够依据藏原羚留下的气味去猎捕,藏原羚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调节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羌塘自然保护区受到轻度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调节。

            • 6.

              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了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了实验,实验组放置昆虫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色柱是________(填“实验组”或“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该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________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________,进而影响种群的________,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 ℃以上。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某片稻田及灌溉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被农民弃耕后,很快就会发展到________阶段。由于气候持续干旱,该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可能是________阶段。

            • 7. 简答题:
              (1)喝水多,尿就多,喝水少,尿就少,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体现在什么方面?
              (3)用概念图的形式表示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概念之间的关系。
              (4)植物茎的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
              (5)从种群的概念分析,草原上的全部骡子不是一个种群的原因是什么?
            • 8. 云杉林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要地带性森林植被之一,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地云杉林采伐迹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为:采伐迹地→杂草群落→小叶树种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增长型和衰退型,依据该结果,不能判断出在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
              (2)为了保护云杉林中濒临灭绝的黄雀,现将人工培育的黄雀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黄雀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黄雀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3)该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_,由此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______。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 9.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请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植物 田鼠
              固定太阳能总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3 2.44×107 2.25×107 2.18×107
              (1)田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该种群的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2)在研究过程中,可通过______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很难再被捕捉,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
              (3)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能量流动和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功能。
              (4)该弃耕地很快形成了杂草,几年后出现小灌木,该演替属于______。群落中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______现象,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的能力。
            • 10. 济南南部山区的红叶谷生态景区,植被资源丰富,分布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各种动物生活其中,景区内绚秋湖、水趣苑自然水资源丰富,山水相映成趣。
              (1)该区域全部红叶黄栌构成一个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
              (2)在调查绚秋湖中鲤鱼的种群数量时,如果由于重捕方法不当导致捕获的鱼部分死亡,则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
              (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条件,使动物也有了类似的分层现象。
              (4)红叶谷景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植物开花需要感受光信息的刺激,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才能够开花,这说明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