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为小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

              (1)⑤表示______。若已知⑥可以通过影响①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则图中②表示_______。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_____________等,其数学模型:Nt=N0 中,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_____。

              (3)利用方法⑦调査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填“偏大” “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从而降低该害虫种群密度。

              (5)在自然条件下,动植物在种群空间特征上差异较大,动物由于社会行为常常表现出__________分布。

            • 2.

              请回答下列与生态有关的问题:

              (1)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

              (3)该山区25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了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②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基因型

              引入前,原地

              引入后,本地

              AA

              51%

              57

              aa

              11%

              17%

              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高原鼠兔和鼢鼠为植食性穴居动物,下图是2011~2013年间青藏高原某地的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变动曲线。野外收集它们的天敌动物的粪便,运用显微分析可判断它们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比例,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12年春夏季节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呈_____型增长;从种群的数量特征来看,高原鼠兔种群的数量在冬季明显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原鼠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穴中的行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作用。高原鼠兔和鼢鼠挖洞穴居,能够增加本地原生植物产量,改善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3)表中艾虎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______同化量中的一部分。若赤狐体重增加10kg,至少需要消耗________kg植物(赤狐以植食性动物为食)。据表推测,三种天敌动物中___________的种群数量最容易发生剧烈波动。

            • 4.

              利用所学生生态学知识分析进行分析:下图乙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请据图回答:


              (1)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甲图最可能是该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食物网)图,其中表示生产者的是                (填图中字母),如果图中A、D之间的箭头方向是由D指向A,则D可表示                            

              (2)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乙。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4)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增大环境容纳量可保护野生动植物,而降低环境容纳量是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之一。图甲表示自然界中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的变化情况;图乙表示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种群的实际大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表示环境容纳量的是________(填“B”或“E”)。A段对应时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

              (2)若形成C段是由于生存环境的破坏,则种群数量在C段的下方时,保护该种群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填“就地保护”或“易地保护”)。

              (3)图乙所示的生态系统中,________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                           (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

            • 6.

              矮岩羊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据科学工作者的考察,在上世纪80年代四川巴塘地区矮岩羊数量众多,到2008年当地矮岩羊数量不到200只。下表是1988年、2008年通过定点观察的方法得到的调查统计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时间

              种群中年龄组成比例(%)

              人为捕杀

              栖息环境

              幼体

              亚成体

              成体

              1988年

              45

              38

              17

              灌草丛、断崖灌丛

              2008年

              15

              17

              68

              灌草丛、断崖灌丛破碎化、部分出现戈壁

              (1)2008年,科学工作者观察到矮岩羊34群共计137只,上述群体________(属于/不属于)同一种群,这种群体性分布体现了矮岩羊种群的________特征。

              (2)仅从1988年矮岩羊种群个体组成来推测未来一段时期内该地区矮岩羊种群数量会________;据表分析,2008年矮岩羊种群数量的下降的原因除人为捕杀外,还与________有关。

              (3)表中巴塘地区矮岩羊栖息环境的变化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人类活动往往会使该过程按照不同于自然变化的________进行。

              (4)为避免矮岩羊的灭绝,你认为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保护矮岩羊就是保护________多样性。

            • 7.
              蝗虫灾害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重大危害之一,生态学家特进行试验来研究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如图.
              (1)该试验的因变量是 ______ ,根据试验结果建立 ______ 模型.
              (2)对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 ______ ,它与其它蝗虫的关系是 ______
              (3)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 ______ ,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
              (4)禾本科植物是草场的主要牧草,冷篙和星毛萎陵菜是草场退化代表植物.以下为防治蝗虫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草原植物群落产生的影响.
              植物 不同纺织方式下植物类群所占百分比
              用虫胆畏油剂进行的化学防治 用绿僵菌进行的生物防治 无防治措施
              禾本科植物 45.3 60.6 52.3
              冷蒿 32.6 0.67 1.32
              星毛萎陵菜 4.36 0.37 0.81
              ①如长时间进行化学防治,会使草原经历_ ______ 演替.最可能演替为以 ______ 为主的植物群落.
              ②用绿僵菌防治更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原因是 ______  为使草原可持续发展.我国已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______ 保护.
            • 8.

              (每空1分,共10分)完成以下概念图: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_______;

              K.____________________。

            • 9. (7分,每空1分)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发生在由泥沙形成的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                ,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                。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__________ ,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描述芦苇种群数量变化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是         型曲线。

              (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 10. 图1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图2是某种群不同年龄个体所占的比例,图3是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增长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1的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A→B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图2表示图1中G种群的年龄组成,据此预测,G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为        ,种群增长率最大的时间对应图3中的         (填字母)点。

              (3)图1中各字母代表的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填字母);若B含有的能量为a,能量向下一营养级流动时平均分配到各生物中,则F最多能获得的能量可表示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