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空心莲子草,又名水花生,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后来从美国引进空心莲子草叶甲(空心莲子草的专性天敌)来控制空心莲子草的种群数量,但空心莲子草叶甲的自然种群数量比较少,影响了生物防治效果.空心莲子草叶甲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科研人员研究了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的卵、1龄幼虫、2龄幼虫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单个个体被捕食的概率,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

              (1)调查空心莲子草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空心莲子草入侵我国后迅速蔓延,主要原因是______.
              (2)请用简图表示空心莲子草、空心莲子草叶甲、龟纹瓢虫、斜纹猫蛛、拟水狼蛛之间能量流动情况:
              ______.
              (3)与化学防治相比,利用空心莲子草叶甲来控制空心莲子草种群数量,主要优势是______.
              (4)从不同密度条件下被捕食概率分析,______是持续、有效控制空心莲子草的重要措施;从被捕食概率和捕食差异性分析,三类捕食者对卵捕食的特点是______;从捕食差异性分析,在1龄幼虫、2龄幼虫期应分别加强对______、______的种群数量监控.
            • 2. 江苏某水库现有沉水植物16种、浮游植物86种、浮游动物87种、底栖动物11种、鱼类43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水库拥有的多种生物构成了水库的生物多样性
              B.该水库物种丰富度指水库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调查该水库中浮游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D.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3.

              藏原羚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人类活动及盗猎的影响,其种群数量大幅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自九十年代羌塘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藏原羚的数量得到恢复,植被亦得到有效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藏原羚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自羌塘自然保护区成立后,藏原羚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为调查保护区中藏原羚的数量,研究人员在1k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10只藏原羚,放归后,第二次捕获9只,其中有标记的6只,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km2。                  

              (2)藏原羚所同化的能量中只有极少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绝大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3)狼能够依据藏原羚留下的气味去猎捕,藏原羚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调节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羌塘自然保护区受到轻度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调节

            • 4.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种间关系中竞争关系可导致某一生物种群灭亡。
              C.为了保护生物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的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进行捕获。
              D.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 5.

              调査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査植物种群的密度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査时,标记物的脱落,将会导致调査结果较实际值偏小
              D.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
            • 6.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封山育林治理后若干年内,坡地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的演替过程,其对应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决定典型物种①②③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采用样方法对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C.物种①②③之间具有捕食关系,其形成的食物链是①→②→③
              D.图中b—c段能说明物种②对灌木丛导致的弱光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 7. 下面的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
              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C.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
              D.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
            • 8. 以下关于生物学实验方法或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使用NaOH溶液除去通入空气中的水分
              B.建构DNA模型时,使用6种不同形状的塑料片来准确表示DNA的结构
              C.转基因技术中,使用带放射性标记的目的基因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D.调查种群密度时,使用标志重捕法精准调查出某水域河蟹的数量
            • 9.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10.
              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活动影响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B.对趋光性性昆虫可采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对其捕食者有吸引性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