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操作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小的是

              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
              B.标志重捕法:标记物易脱落
              C.遗传病发病率调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D.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乳酸菌培养液上层取样
            • 2.

              在一片约33 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其腿上作为标志,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有标记.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种群密度(只/ hm2)(   )

              A.略大于165     
              B.略小于165     
              C.略大于5       
              D.略小于5
            • 3.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可以用吸虫器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B.跳蝻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采用标志重捕法
              C.“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组
              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浸泡法要求溶液浓度较高
            • 4.

              曲线Ⅰ、Ⅱ表示不同环境条件下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请据图回答:

              (1)在对藏羚羊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_法。

              (2)若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状况,至少写出两种),藏羚羊种群可能会呈图中的“J”型曲线增长,若N0为种群起始数量,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则t年后该种群数量Nt=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环境破坏导致了种群数量下降,则图中的曲线________说明该种群的栖息地被破坏较严重。若该种群数量变化如曲线Ⅰ所示,则该种群在A点以前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AB段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藏羚羊种群数量的变化说明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除了“增长”之外,还有可能发生_______________。

              (5)某水库中人工养殖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为了提高鱼类的产量,必须不断投放饵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a.水库中不同种类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体现出群落的_________结构,不同种类的鱼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b.若不考虑食物因素,下图能表示同水层中不同种鱼的关系是: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 5. 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填图中字母),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______(填图中字母).
              (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______法;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型.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是______,该变动将直接导致______,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______;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______.
            • 6.

              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 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说明: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请分析回答

              样地

              编号

              植物种类

              simpson多样性指数

              薇甘菊覆盖度(%)

              引入前

              引入后

              引入前

              引入后

              引入前

              引入后

              1

              22

              25

              0.88

              0.97

              72

              65

              2

              16

              21

              0.71

              0.86

              92

              75

              3

              20

              26

              0.85

              0.98

              75

              62

              (1)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其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可能是______(增加、降低)了物种多样性: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说明珠三角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

              (3)与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前相比,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后样地薇甘菊种群密度较_______,这是由于菟丝子寄生于薇甘菊体表,导致薇甘菊种群的___________率升高。

              (4)引入田野菟丝子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及各种群数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演替,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后的该群落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使______按照不同于自然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 7.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
            • 8.

              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D.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 9.
              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5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鼠,其中有标志鼠5只.则该种群数量为(  )
              A.125只
              B.250只
              C.270只
              D.300只
            • 10. 老鼠是常见的动物,下列对老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老鼠在啃食农作物时,消耗的能量可由葡萄糖直接提供
              B.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农场老鼠的种群密度
              C.某农场老鼠主要分布在谷仓附近,这反映出群落的水平结构
              D.防止鼠害有助于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