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杏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C.统计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
              D.制作的生态缸要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 2.
              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由于鹰的捕食,黑线姬鼠的年龄组成有可能发生改变
            • 3.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B.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一定能形成森林

               

              D.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
            • 4.

              下列为小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

              (1)⑤表示______。若已知⑥可以通过影响①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则图中②表示_______。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_____________等,其数学模型:Nt=N0 中,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_____。

              (3)利用方法⑦调査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填“偏大” “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从而降低该害虫种群密度。

              (5)在自然条件下,动植物在种群空间特征上差异较大,动物由于社会行为常常表现出__________分布。

            • 5.

              藏原羚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人类活动及盗猎的影响,其种群数量大幅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自九十年代羌塘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藏原羚的数量得到恢复,植被亦得到有效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藏原羚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自羌塘自然保护区成立后,藏原羚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为调查保护区中藏原羚的数量,研究人员在1k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10只藏原羚,放归后,第二次捕获9只,其中有标记的6只,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km2。                  

              (2)藏原羚所同化的能量中只有极少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绝大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3)狼能够依据藏原羚留下的气味去猎捕,藏原羚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调节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羌塘自然保护区受到轻度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调节。

            • 6.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第一次捕获M只鹿并标记,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发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
            • 7.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 8.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保护区内珍稀动物种群的K值

              C.直接影响野生生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人率和迁出率

              D.防治害虫时,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后进行捕杀
            • 9.

              某研究所对两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A、B 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

              ②这种鱼在 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________有限,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                                                                                                       

              ③在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

              ④若在 t2 时种群数量为 N,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



              ⑤若该鱼是杂食鱼类,以水草和植食性鱼类为食,则该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若其食物中水草和植食性鱼类各占一半,该鱼体重增加 1 公斤,最多需水草________公斤。

              (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________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和食物条件。


              (3)该红树林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 演替。

            • 10.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设计并制作生态缸时,应注意定时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会使估值偏小
              C.对试管中酵母菌种群进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之前需将试管震荡几次
              D.统计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一般采用目测估算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