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调查小组在对某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回答:

              ( 1 )图1为调查获得的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该野外调查小组采取的研究方法叫做 ______ ,应采用 ______ 的统计方法统计物种的丰富度.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______ m2
              (2)图2可以看出F种树表现出 ______ 分布.
              (3)图甲表示某岛屿上几类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乙表示兔进入该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该岛的生物除了图甲出现的以外还必须有 ______ ,昆虫与鼠之间属于 ______  关系.
              ②图乙中,若在a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并全部标记后释放回环境中.第二次捕获了80只,其中有20只带有标记,则该岛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 ______ .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岛上有脱落的标记(某些带标记的野兔易被鼬捕食).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 ______  (偏高、偏低、不变).
            • 2.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如图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______ ,选取样方时,要做到 ______ 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______  和 ______ ;如果要调查动物种群的密度一般采用 ______ ,若被标记的动物中有少量个体死亡,则导致调查结果 ______ (填偏高或偏低).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______ 点,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中 ______ 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3)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一种群数量变化图.据此分析,在第1-5年间,种群增长模型呈 ______ 型;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______ 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______
            • 3.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 ______ .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其原因是 ______
              (2)某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其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 结构;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是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______ 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3)湿地具有储蓄水分,增加空气湿度和调节降水等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 ______ 保护.
            • 4.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 ______ 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填字母).
              (2)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 ______ 作用实现的,并沿着 ______  进行传递,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 ______ 作用实现的.
              (3)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______ (低、高).
              (4)若上述生态系统出现在地震后形成的土石堆上,则其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______
              (5)生态系统中D和C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6)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______ 个.
            • 5. 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 ______ (填图中字母),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 ______ (填生理过程).
              (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调查宜采用 ______ 法;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型.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增加,这将直接导致 ______ 大量减少,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狼和兔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属于 ______
              (4)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 ______ ;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 ______
              (5)不论哪种生物的种群,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 ______ 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 6. 小叶章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入侵某苔原生态系统形成斑块.科研人员采用方法对小叶章入侵斑块进行群落调查,结果如表(注:表中“+”表示该植物存在).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种类 高度(cm) 生长型 对照 轻度入侵 中度入侵 重度入侵
              高山乌头 20-40 多年生
              草本
              +
              藜芦 50-100 +
              毛蕊老鹳草 30-80 +
              大白花地榆 50-80 + +
              小叶章 60-90 + + +
              牛皮杜鹃 10-25 灌木 + + +
              笃斯越桔 10-15 + +
              (1)采用样方法调查小叶章入侵斑块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若选取的样方数量太少,易导致 ______ ;若要调查样方内的物种丰富度,需要统计 ______
              (2)调查结果显示,群落中无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作答).
              (3)以相邻的本地牛皮杜的群落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科研人员发现,随着入侵程度的加深,灌木种类呈现 ______ 的趋势,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明显增加,在小叶章不同的入侵程度下,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这表明小叶章入侵会使群落发生演替,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______
              (4)流入供苔原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除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其余能量用于 ______ .该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差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
            • 7. 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图.
              (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不能都用样方法,理由是 ______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 ______ 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有利于 ______
              (4)在采用此方法之前,有人尝试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来诱杀雄性害虫来防治害虫.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希望能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以降低害虫的 ______ ,来降低种群密度.
            • 8. 国家积极倡导“退耕还林”,某地区对低产农田退耕还林进行跟踪调查,如图、如表是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喜光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相应数据资料.请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年份 1 2 3 4 5 6 7
              数量 120 2600 3600 3900 3900 1600
              (1)图甲所说样方中该草本植物计数为 ______ 棵.
              (2)根据数据推测前6年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______ .这段时间内的种群数量的增长形式符合 ______ 型曲线.
              (3)导致第7年该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为 ______ (从生物影响角度因素回答).
              (4)调查退耕还林过程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变化一般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 .如果调查人员提供的数据为“较多”.这说明调查人员统计方法为 ______ 法.
              (5)退耕还林过程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______ 演替.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演替的 ______
            • 9. 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 ______ 分布.
              (2)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能 ______ (填“加速”或“减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 ______ (代谢过程),从而利于植物生长.
              (3)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草原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的毛刺,毛刺对动物来说是一种 ______ 信息,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 ______ 功能.
              (4)用样方法调查黄花刺茄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 ______ .调查中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1.5倍,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 ______
              (5)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适宜,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导致局部草原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近年来人类的活动使得该地区群演替的方向 ______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 10. 某生物技术员对一个小池塘(未受到人类干扰)中几种生物进行了一年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物种 调查方法 生活习性 胃内容物 每个月固定在15日调查(单位:整个池塘中的千个体数)
              样方法 水面漂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样方法 根系长在水底淤泥中   3 3.5 4 4.5 4.2 3.8 3.5 3 3.2 4 3.9 3.7
              标志重捕法 各水层 有植物纤维、叶绿体 2.1 2.5 3 3.2 4.5 3 2.5 2 2.4 3.1 3 3.1
              标志重捕法 各水层 有植物纤维、肌纤维 1.6 2 2 2.1 2.3 2.5 2.8 3 2.7 2.8 2.2 2.3
              (1)采用样方法时,要注意 ______ .这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估算值更能接近 ______
              (2)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变化曲线.
              ______
              (3)画出池塘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 ______
              (4)甲与乙的关系是 ______ ;丙与丁的关系是 ______
              (5)在种群的特征中,预测一个种群未来变化方向的是 ______ ;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是 ______ 等.
              (6)影响丙种群数量变化的外部因素有 ______ (至少写出3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