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不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

              C.五点取样时,应选择个体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进行取样

              D.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
            • 2.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在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是___________ (填“A→B”或“B→A”)。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需消耗植物_________kJ。

              (5)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演替。

            • 3.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如下图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该调査小组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___,选取样方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该调查小组对海洋中某种食用动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_点;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________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3)图3是该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据此分析,在第1~5年间,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为________;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_____。

            • 4.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调查或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正确的是

               

              实验名称

              操作

              调查或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

              A

              调查草地中的荠菜的种群密度

              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偏小

              B

              调查树林中灰喜鹊的种群密度

              部分灰喜鹊腿上的标志物固定不牢脱落

              偏小

              C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从试管上层液体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偏大

              D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偏大

              A.A 
              B.B 
              C.C 
              D.D
            • 5.

              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m2
              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上层培养液计数
              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鼠类数量
            • 6.

              在对某种鼠群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已被标志鼠15只,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正确的

              A.该种群数量可用 39×15÷34算得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该种群数量可用 39×34×15算得
            • 7.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滴加在盖玻片的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C.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D.将M只鹿标记,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 8.

              下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A.A  
              B.B    
              C.C    
              D.D
            • 9.

              科学家设计一系列50m×50m的区域以研究更格卢鼠(啮齿类)对其他小型食种子啮齿类动物的影响。将更格卢鼠从一半这样的区域中移走,另一半保持原样。每个区域的围墙上都有能使啮齿类动物自由通过的孔洞;但是,移走更格卢鼠的那一半区域围墙孔洞较小,更格卢鼠不能通过。接下来三年实验数据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区域之间的其他啮齿类动物不会存在竞争关系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他啮齿类动物的数目时,若标记物脱落,估算值将偏大
              C.该实验因变量在不同条件下变化趋势是同步的,有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
              D.本实验证明更格卢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发生了竞争,并限制了他们种群的大小
            • 10.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实验中,水族箱应放在黑暗密室中

              B.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不需染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