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不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都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捉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偏小
            • 2.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成负相关
            • 3. 如下图是一个简化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橡树苗和兔的种群密度,可分别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森林中的这些生物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空间,说明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C.兔参与形成了8条食物链,鹰占有2个营养级
              D.鹰每同化1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固定125kJ的太阳能来支持
            • 4.

              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


              (1)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若选取面积为10m2的样方5个,种群密度分别是 n1, n2, n3, n4, n5,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株 /m2

              (2)如图1表示小组同学根据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该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λ值变化曲线.分析可知,在 0-20年间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年。

              (3)某研究所对该生态系统某一段河流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2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 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A、B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②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这种鱼在 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

              (4)红树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决定不同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红树林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演替。

            • 5.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地区。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之一,下图是与高原鼠兔有关的部分食物网。

              请分析回答:

              (1)为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0只;第二次捕获50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0只,则该种群密度约为__   __只/公顷。上述调查方法称为_______。

              (2)该食物网中由多条食物链构成,请写出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那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数量反而会暴发性增长,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为了配合武汉市政府更好打造“长江主轴”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某研究机构欲调查长江武汉段江滩某种濒危植物种群的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随机选取某片江滩,采用五点取样法       
              B.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C.进行随机取样,适当减少样方的数量       
              D.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增加样方面积
            • 7.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C.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D.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 8.

              已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阔叶和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对该植物的某个种群进行调查,发现有60%的植株表现为窄叶,余者表现为阔叶。从该种群中分别取两种性状的足够样本让其自交,发现约有30%阔叶植株的子代出现窄叶植株,而窄叶植株的子代未发现阔叶植株。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对该种群进行调查时应采用样方法
              B.阔叶植株的子代表现为窄叶是性状分离现象
              C.原种群中阔叶基因的频率高于窄叶基因的频率
              D.原种群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88%
            • 9.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B.调查昆虫卵、蚜虫的种群密度,也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C.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
              D.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1:1
            • 10.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B.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鱼类的种群密度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