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调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一组是(  )
              调查内容 调查方法或对象 实验要点
              A 某双子叶植物的
              种群密度调查
              样方法 随机选取大小相同的样方,统计种群密度,计算平均值
              B 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患者家系 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C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抽样检测法 取样之前试管要轻轻振荡
              D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取样器取样法 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
              A.A
              B.B
              C.C
              D.D
            • 2. 如表为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号 1 2 3 4 5
              面积(m2 4 4 4 4 4
              田螺数量(只) 13 19 16 14 18
              A.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由表中数据计算可得田螺种群密度为16只/m2
              C.影响田螺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D.水稻田中田螺种群数量的多少就是田螺的丰富度
            • 3.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依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_____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老年三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______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______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______
            • 4. 白桦是一种喜阳、耐寒的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山区.为研究白桦的生长状况,科研人员调查了东北某个以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为主的群落.
              (1)研究者采用 ______ 法进行调查,并对乔木进行尺检,测定 ______ 等特征,据此对乔木的树龄进行划分,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40年生)以及成熟、过熟林(4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
              (2)群落中的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龄分布统计结果如图.

              由图1分析可以看出,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 ______ ,导致 ______ 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预测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由图2结果可知,水曲柳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______ 型.
              综合上述分析, ______ 的幼苗耐荫能力强,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
            • 5. 科学家研究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年龄组成直接决定种群数量
              B.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稳定型
              C.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D.该营养级能量输出的方向包括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
            • 6.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生物的种类达80多种,描述的是种群的丰富度
              B.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的监测结果为2只/叶,描述的是种群密度
              C.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只能用标志重捕法
              D.人工鱼塘中输入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 7. 在环境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第十一年
              A种群 5678 4321 78 46 10
              B种群 0 380 3360 4576 6528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调查可采用 ______ 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______ ,A种群与B种群之间存在的 ______ ,关系可能是导致A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调查期间B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 ______ ,从表中数据变化来看,造成B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2)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______ ,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下降.
            • 8. 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B.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C.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度的实验中,用浸泡法处理时要求溶液浓度较低.时间较长,沾蘸法则正好相反
              D.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到了假说演绎法
            • 9. 大螳螂和小螳螂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螳螂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10个20m×2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30处小螳螂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螳螂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小螳螂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 不驱走大螳螂 增加35
              驱走大螳螂 增加70
              不灌溉 不驱走大螳螂 减少10
              驱走大螳螂 减少2
              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螳螂的活动范围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螳螂影响小螳螂的活动范围
              D.小螳螂抑制大螳螂的数量增长
            • 10.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B.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D.调查双子叶植物时,样方面积为1m2,样本数量足够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