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第一次捕获M只鹿并标记,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发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
            • 2.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保护区内珍稀动物种群的K值

              C.直接影响野生生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人率和迁出率

              D.防治害虫时,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后进行捕杀
            • 3.

              科学家设计一系列50m×50m的区域以研究更格卢鼠(啮齿类)对其他小型食种子啮齿类动物的影响。将更格卢鼠从一半这样的区域中移走,另一半保持原样。每个区域的围墙上都有能使啮齿类动物自由通过的孔洞;但是,移走更格卢鼠的那一半区域围墙孔洞较小,更格卢鼠不能通过。接下来三年实验数据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区域之间的其他啮齿类动物不会存在竞争关系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他啮齿类动物的数目时,若标记物脱落,估算值将偏大
              C.该实验因变量在不同条件下变化趋势是同步的,有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
              D.本实验证明更格卢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发生了竞争,并限制了他们种群的大小
            • 4.

              丹顶鹤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科学家研究了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动态变化,获得如下数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2015年丹顶鹤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一半

              B.2000年后,栖息地面积是影响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

              D.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丹顶鹤的种群数量,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小
            • 5. 空心莲子草,又名水花生,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后来从美国引进空心莲子草叶甲(空心莲子草的专性天敌)来控制空心莲子草的种群数量,但空心莲子草叶甲的自然种群数量比较少,影响了生物防治效果.空心莲子草叶甲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科研人员研究了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的卵、1龄幼虫、2龄幼虫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单个个体被捕食的概率,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

              (1)调查空心莲子草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空心莲子草入侵我国后迅速蔓延,主要原因是______.
              (2)请用简图表示空心莲子草、空心莲子草叶甲、龟纹瓢虫、斜纹猫蛛、拟水狼蛛之间能量流动情况:
              ______.
              (3)与化学防治相比,利用空心莲子草叶甲来控制空心莲子草种群数量,主要优势是______.
              (4)从不同密度条件下被捕食概率分析,______是持续、有效控制空心莲子草的重要措施;从被捕食概率和捕食差异性分析,三类捕食者对卵捕食的特点是______;从捕食差异性分析,在1龄幼虫、2龄幼虫期应分别加强对______、______的种群数量监控.
            • 6. 江苏某水库现有沉水植物16种、浮游植物86种、浮游动物87种、底栖动物11种、鱼类43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水库拥有的多种生物构成了水库的生物多样性
              B.该水库物种丰富度指水库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调查该水库中浮游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D.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7.
              土壤中某些真菌能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实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的形成率.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实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真菌与优质牧草A是共生关系,与劣质牧草B是寄生关系
              B.图中的种群密度应该是采用样方法调查出来后的平均值
              C.接种菌根真菌后,提高了试验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此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是因变量
            • 8. 假设A、B、C、D、E、F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六个种群,A与B的关系如图甲;图乙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单位kJ/m2•a).据图回答:

              (1)图甲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2)图乙中,属于消费者的有      (用字母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kJ/m2•a.

              (3)若E大量死亡,则短期内该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明显增加的种群是      .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4)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

            • 9.

              外来植物水葫芦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等淡水水域疯狂生长,严重破坏了当地水域。某研究小组对某湖泊周边水域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十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图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调查香蒲等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该多取样,计算时分别去掉最高和最低值后取平均值
              B.水葫芦可为草食性鱼类提供更多的食物,它的增多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C.由调查结果推测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逐渐下降,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D.由曲线可以推断出该区域的三种植物之间在2017年时种间斗争最为激烈
            • 10. 红树林是一种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属于 ______ 价值.
              (2)由于受潮水的浸淹程度不同,红树林中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 结构.
              (3)红树林通过凋落物分解、根系分泌等途径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促进或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说明 ______ 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用标志重捕法计算红树林区的短吻栉鰕虎鱼时,发现标记的鱼被天敌捕食较多,则调查结果会 ______ (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5)红树林常会受到薇甘菊的入侵,薇甘菊重压于乔灌木植物顶部,阻碍乔灌木进行 ______ 使其死亡,造成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 锐减.田野菟丝子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而抑制其生长,可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入侵,这种防治方法称为 ______ .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