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10
              5
              5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C.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最先达到K值,并最先开始下降
            • 2.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滴加样液时,采用的是“渗入法”,滴之前,先将盖玻片盖住计数室
            • 3.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进行计数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若边缘有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 4.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下图),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同时达到K值
              B.4个试管内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到零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相同
              D.试管Ⅱ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Ⅳ内的开始下降
            • 5.

              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液无需严格灭菌,以免破坏其营养成分
              B.培养酵母菌时,应除去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在静置状态从培养液下层吸取酵母菌进行计数
              D.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 6.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

              A.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
              B.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
              C.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后,再盖上盖玻片
              D.将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取样计数
            • 7.

              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           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小马同学对某池塘中的鲫鱼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105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该池塘中鲫鱼大概共            条。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连续7天;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3)在培养后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       

              ①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

              ②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         ℃。

              ③图中96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          

              ④本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有      

            • 8. 对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的计数属于抽样调查
              B.实验初期装有酵母菌的试管中酵母菌代谢旺盛,细胞周期短
              C.酵母菌芽体的形成与细胞核密切相关
              D.方格线上的酵母菌计数由”左线和上线”改为”右线和下线”时误差增大
            • 9.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一段时间内B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
              B.在原来的实验条件下继续培养,A组的K值将与B组相同
              C.B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等
              D.三组的初始营养供给可能不同,C组初始供给的营养不足
            • 10. 下列实验使用方法使用错误的是(  )
              A.“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活动中,可用光电比色法进行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B.“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连续分裂过程
              C.“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活动中,可用吸附法进行α-淀粉酶的固定化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活动中,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酵母菌种群数量测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