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 2.

              藏原羚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人类活动及盗猎的影响,其种群数量大幅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自九十年代羌塘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藏原羚的数量得到恢复,植被亦得到有效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藏原羚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自羌塘自然保护区成立后,藏原羚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为调查保护区中藏原羚的数量,研究人员在1k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10只藏原羚,放归后,第二次捕获9只,其中有标记的6只,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km2。                  

              (2)藏原羚所同化的能量中只有极少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绝大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3)狼能够依据藏原羚留下的气味去猎捕,藏原羚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调节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羌塘自然保护区受到轻度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调节。

            • 3.
              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其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并绘图如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点是进行捕捞以维持该种群的持续生存的最有利时机
              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从0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剧烈
              D.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 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
              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 5.
              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无害)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______ 法,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 ______ 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 ______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______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氨转变为 ______ 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吸食 ______ ,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______ .
            • 6.
              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合的是(  )
              A.若X表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②表示光合作用
              B.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代表出生或迁入
              C.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的丰富度降低
              D.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增加
            • 7.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蛾类的分布呈现随机分布
              B.蜉蝣和蝉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为零
              C.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B.一般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越多

              C.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次级消费者

              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符合种群密度的概念
            • 9.
              科学家研究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年龄组成直接决定种群数量
              B.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稳定型
              C.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D.该营养级能量输出的方向包括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
            • 10. 某弃耕地存在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的一条食物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该弃耕地发生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
              B.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过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高
              D.同种田鼠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