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小组为研究不同浓度纳米银溶液对某单细胞绿藻的不良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该单细胞绿藻置于空间充裕、原料充足且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算有关数据,结果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

              (1)实验中,通过测算培养液中溶解氧含量的相对变化反映其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抑制率,已知净光合作用抑制率=(对照组溶解氧增加量-实验组溶解氧增加量)/对照组溶解氧增加量×100%,则呼吸作用抑制率= ______ .要对培养过程中的单细胞绿藻进行计数,可采用 ______ 的方法.
              (2)实验中若持续培养,对照组中该单细胞绿藻的种群数量每8h增加一倍.若其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时长与有机物积累速率呈反比,且纳米银对其净光合作用抑制效果在培养过程中不变.若初始数量为l×103个,于图1中M点条件下培养48h,在如图2中画出其种群的增长曲线.
            • 2. 如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
              (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要建立如上图所示的 ______ 模型.依据该模型,建立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 ______
              (2)图中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型,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 ______ (增大/减小/基本不变).
              (3)自然界的生物种群大多已达到稳定期.一方面,许多物理和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种群的 ______ 率和 ______ 率;另一方面,种群有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使种群数量保持 ______
            • 3. 由于人为过度干扰,导致朱鹮仅剩下一个分布于狭窄山沟中的7只野生种群,为保护朱鹮及其生存环境,国家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如表为建立自然保护区后,洋县境内野生朱鹮2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年) 3 6 9 12 15 18 21 24
              增长速率(个/年) 1.2 2.1 4.0 8.2 13.2 9.8 4.3 5.1
              (1)为保护朱鹮,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还可采取饲养和野化、放飞等 ______ 保护措施.早期调查朱鹮的种群数量时,研究人员没有采取标志重捕法而是进行逐个计数,原因是 ______
              (2)保护区内朱鹮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______ 型.第24年时的种群数量 ______ (填“是”或“不是”)该保护区朱鹮种群的K值,理由是 ______
              (3)保护朱鹮时,对其天敌通常采取驱赶或防御措施,而不进行捕杀,因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 ______
            • 4. 如图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
              B.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
              C.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
              D.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
            • 5. 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种群的数量,研究员先捕上100条鱼做上记号,然后放回湖里,过段时间待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再捕捞5次,记录如下表.则该鱼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约是(  )
              捕捞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捕捞到没有标记的鱼(条) 79 91 118 91 71
              捕捞到有标记的鱼(条) 9 11 13 9 8
              A.1000条
              B.1800条
              C.900条
              D.大于1900条
            • 6. 如图1是对一个物种中两个亚种种群(种群数量较大)的某一性状测量的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如果将这两个亚种置于同一生态系统中,并使之随机交配而进行基因交流,在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基因交流后,根据预侧的结果绘制成图2中A、B、C、D所示的曲线,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
              A.
              B.
              C.
              D.
            • 7. 如图1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1中曲线 ______ 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 ______ 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 ______ 而被淘汰的生物数量.
              (2)若图2表示池塘中草鱼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草鱼产量,每次在约大于 ______ 时刻捕捞能使草鱼的数量保持较快增长.
              (3)图2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在t3时该野生动物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 t4时刻,种群数量达到 ______
            • 8. 某种群出生率如图曲线Ⅰ,死亡率如图曲线Ⅱ,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
              A.a
              B.b
              C.c
              D.d
            • 9. 硅藻生长过程需要硅酸盐.在相同条件下,星杆藻和针杆藻两种硅藻单独培养时的生长曲线和硅酸盐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单独培养时两种硅藻增长曲线均为S型
              B.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
              C.两种硅藻种群密度通过定期取样调查获得
              D.星杆藻在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
            • 10. 为了减小某一种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而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害虫的蜘蛛.如图所示引入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对该图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由图中曲线可知,蜘蛛和害虫之间为竞争关系
              B.在A期间,若使用杀虫剂杀灭害虫,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
              C.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D.在C期间,两个种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