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为小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

              (1)⑤表示______。若已知⑥可以通过影响①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则图中②表示_______。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_____________等,其数学模型:Nt=N0 中,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_____。

              (3)利用方法⑦调査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填“偏大” “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从而降低该害虫种群密度。

              (5)在自然条件下,动植物在种群空间特征上差异较大,动物由于社会行为常常表现出__________分布。

            • 2. A(普理、实验班做)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其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成为外来物种侵害的典型代表之一。如图1为科学家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开展的轻度、中度、重度水葫芦入侵区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

              (1)水生生态系统中距离河岸不同地段植被的种类不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

              (2)在轻度入侵区,水葫芦大量繁殖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减少,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在重度入侵区,水葫芦每4天增加50%且呈“J”型增长,若初始数量为30棵,则60天后,种群数量Nt=________棵(只写表达式,不计算)。

              (3)若该水生生态系统由于上游水库的建立,河水干涸,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上述实例说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________。

              (4)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牛与鸡之间__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B(英才班做)某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池塘中的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它们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___________有密切相关。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中该种群数量在ad段的增长曲线呈_____型,d-e 的年龄组成最可能是______型,种群数量最少的点是_____ 。

              (4)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单位为103kJ/(m2·a)]。请据图分析:

              该自然保护区恢复的过程群落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演替,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3kJ/(m2·a),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_____中的能量。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 3.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

              (2)若该农业生态系统是填湖造地形成的,说明人类的开垦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害虫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图中的A表示害虫同化的能量,则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C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 ,D ___________的能量。

              (5)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害虫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_____(填K或K/2)值;调查该地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__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 4.

              研究人员调查统计了某岛屿社鼠种群的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调查社鼠种群数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


              (2)图中曲线表示种群数量,由图可知,社鼠的繁殖高峰大约在_______季之间,秋季社鼠的死亡率雌______雄(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有人研究了该岛屿茶园中社鼠的食性,在其胃容物中发现有茶籽、嫩枝叶、茶花、茶尺蠖幼虫和蛹等的残骸,据此可以判断,社鼠在茶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位于第______营养级。社鼠与茶尺蠖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4)多年跟踪研究发现,在社鼠种群密度低时雌鼠怀孕率高,种群密度高时雌鼠怀孕率低,进而对种群密度造成影响,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 5.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的探究实验。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①在实验中,如果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正确的计数方法是_________。

              ②下表是某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

              时间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酵母菌数(万个/毫升)

              32

              127

              762

              824

              819

              821

              820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_型增长。第4天开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基本停止,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举一例)。

              (2)某次计数时,样液被稀释100倍,5个中格所计数酵母菌数量依次为1211131412,则每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为________。(血球计数板:1 mm×1 mm×0.1 mm25中格×16小格)

              (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A.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

                 B.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

                 C.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后,再盖上盖玻片

                 D.将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取样计数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在某鱼塘中放养着A、B、C、D四种鱼,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若调查四种鱼的种群数量,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若该鱼塘中只放养C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Ⅰ,池塘的环境容纳量(K值)是________

              (2)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C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

              (3)在只放养C鱼的鱼塘中,捕捞的最佳时间非常重要,应该将鱼塘中C鱼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Ⅰ上的________之间。

            • 7. 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 ______ 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
              (2)根据生态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 ______ ,若出现 ______ 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Ⅱ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 ______ 点后,增长速率为0.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 ______ 点后进行,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8.

              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引入的某种鱼类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得到以下两图,甲图表示几年来该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乙图表示迁入此生态系统后该鱼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                                                                  乙图

              (1)甲图中的B点对应乙图中的时间为___________,处于甲图D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型。

              (2)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___水平,因为此时___________。

              (3)调查鱼类的种群数量,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若在该河流中,第一次捕获某种鱼100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90条,其中有标志的25条。则该河流中共约有该种鱼________条。


              (4)假设鱼群处于理想状态中,试画出鱼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 9.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点;当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 ___稳定性增强。

            • 10.

              图1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2是一种动物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①、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            _。

              (2)图2中该动物种群的K值为_______   _,当该动物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_______   _。

              (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使全球再次聚焦碳排放问题,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减少图1中________(填序号)的碳排放量。

              (4)该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与图1中_____     ___(填序号)复杂程度有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