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学习小组根据“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可以采用________法,吸出培养液之前,将盛培养液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便于估算。

                (2)酵母菌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都是_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浓度的培养液中种群的K值最大。

                (3)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当酵母菌数量为________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K值之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 2.

              在锥形瓶内装入一定量液体培养基,接入N0个乳酸菌之后密封,放在25℃温箱中连续培养若干小时,其间每30分钟测定一次菌数,测得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用N表示总菌数,N0表示初始菌数,t表示增殖世代数,乳酸菌数量增长的数学表达式为N=N0*2t(假设生长条件理想稳定,细胞进行二分裂)。当在理想条件下乳酸菌每30分钟繁殖一代,按上式计算,当N0=1000时,连续培养5小时,总菌数可达_________________个;

              (2)在实际培养条件下,乳酸菌增长速度与理想条件下乳酸菌增长速度不同,如果5小时前的总菌数等于活菌数,请在上面的图中将5小时后的活菌数的变化曲线画出来;造成菌群密度变化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基中不断产生的乳酸来自乳酸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在25℃的条件下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2是研究者对种群乙1跟踪调查30年绘制出的种群λ值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 图1甲~戊中能出现在能量金字塔中的包括________。碳在甲与丁之间以______的形式流动,在乙1与乙2之间以____的形式流动。

              (2) 若保持生产者的生产量不变,乙2的食物构成中,取食丙2的比例由1/4调整为1/2,则乙2的量是原来的____(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 图2中,种群乙1在15-20年间的年龄组成为____。种群乙1在第10年的种群数量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20年的种群数量。种群乙1的数量变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 4.

              A.绿藻A是某种单细胞绿藻,能够合成物质W。某小组为探究氮营养缺乏对绿藻A增殖及物质W累计的影响,将等量的绿藻A分别接种在氮营养缺乏(实验组)和氮营养正常(对照组)的两瓶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温度和一定光强下培养。定时取样并检测细胞浓度和物质W的含量,结果如图。

              (1)从图甲可知,在氮营养正常培养液的瓶中,绿藻A的种群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型。

              (2)综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可知,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绿藻A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W,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若物质W是类胡萝卜素,根据类胡萝卜素不易挥发和易于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应选择的提取方法是_________。用纸层析法可以将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分开,纸层析法分离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某人拟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氮营养缺乏程度对物质W积累的影响,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

              (5)与在光照条件下相比,若要使绿藻A在黑暗条件下增殖,需要为其提供_________________(填“葡萄糖”或“纤维素”)作为营养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B.甲、乙两名同学分别以某种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为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该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以该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作为外植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均能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__________。

              (2)甲、乙同学在诱导愈伤组织所用的培养基中,均加入一定量的蔗糖,蔗糖水解后可得到__________。若要用细胞作为材料进行培养获得幼苗,该细胞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填“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具有叶绿体”或“已转入抗性基因”)。

              (3)图中A、B、C所示的是不同的培养结果,该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培养基中两种激素用量的不同造成的,这两种激素是________。A中的愈伤组织是叶肉细胞经_______形成的。

              (4)若该种植物是一种杂合体的名贵花卉,要快速获得与原植株基因型和表现型都相同的该种花卉,可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在培养时,_____(填"能"或"不能")采用经减数分裂得到的花粉粒作为外植体,原因是________。

            • 5.

              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一些枯草杆菌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x、y、z曲线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

              (2)x、y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x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曲线z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6.

              下图表示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与C点相比,种群增长速率较大的是________点,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________点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方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图能否表示密封容器中在适宜条件下酵母菌群体数量增长的对数曲线?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有一浅水湖泊由于过度捕捞导致鲈鱼(主要捕食鱼类)濒临绝迹,此时湖中主要有浮游藻类、沉水植物、螺(捕食藻类)和鲤鱼(主要捕食螺)等生物。在保留或去除鲤鱼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1)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湖泊表层和下层,这是群落_____结构的体现。

              (2)该生态系统中各种鱼类存在的作用是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

              (3)图中曲线____(填字母)代表去除鲤鱼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水域中,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变化曲线为图中的____(填字母)。

              (4)沉水植物对净化水体起重要作用,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虑,可采取______的措施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该措施实施后,湖泊中各生物的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能保持动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___调节。

            • 8.

              美国白蛾已经悄然潜入北京地区成为一个严重的生物入侵事件。起初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进行防治,效果不理想,而且出现了防治效果逐年下降的问题。后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小蜂——“白蛾周氏啮小蜂”,它拥有异常尖锐的产卵器,能刺透美国白蛾坚硬的蛹表皮,将卵产在美国白蛾的蛹内。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白蛾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C点,在施用农药的初期,白蛾种群密度先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变异是                     (定向或不定向)的,某些白蛾具有抗药性变异。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白蛾起                     作用,这种作用是                     (定向或不定向)的。

              (2)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生物防治害虫的优点是                    

              (3)在该生物防治期中,这种小蜂与美国白蛾之间的关系是                    

            • 9.

              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调查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种群增长率在______段最大,e点种群数量比d点____。曲线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它的基础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若将该草原开垦成农田,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将_________。

              (3)图2中,AB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C点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如图所示为某一经济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且稳定的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1)图中乙曲线表示该动物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点是 _____ 。

              (2)图中乙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一点是________。

              (3)图中迁入的初始量a变大,将导致K值___________ 。

              (4)既要获得较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到破坏,应尽量使该种群的数量不低于图中__________点所代表的水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