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 2.

              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所描绘的景象变迁,可视为(   )

              A.群落的初生演替   
              B.种群的初生演替 
              C.群落的次生演替  
              D.种群的次生演替
            • 3.

              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类别

              灌草丛

              针阔叶

              混交林

              常绿阔

              叶林

              针叶林

              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

              17.43

              116.61

              150.81

              55.50

              总呼吸量

              [t/(hm2·a)]

              15.93

              92.73

              124.81

              40.98

              叶面积指数

              2.48

              11.28

              17.76

              6.63

              植被干物质的量

              [t/(hm2·a)]

              6.65

              377.52

              398.57

              184.74

              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

              B.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

              D.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
            • 4.

              京西灵山风景区山清水秀、奇峰叠翠、野花遍地、百鸟鸣唱,其主峰海拔2303m,是北京最高峰。研究小组调査该地区植物种类,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问题: 

              (l)研究者调査灵山植物种类采用的是           法。

              (2)灵山植被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构成群落的         结构。各层的物种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3)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5. 生态学家常常用面包虫进行各种种群生态学实验,它们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生活在面粉里.如图是两种具有捕食习性的面包虫(甲面包虫:实心点曲线;乙面包虫:空心点曲线)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图1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图2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面粉中放入细玻璃管的容器内.

              (1)由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___,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___面包虫占优势.在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已知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推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的原因是___.
              (2)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图3表示的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数量变化.据图3分析可知: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__(填“甲”或“乙”)面包虫.

              (3)综合图1、2、3可知,___对生物间作用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容器中的两种面包虫和容器中的所有其它生物共同构成了___.

            •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B.一般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越多

              C.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次级消费者

              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符合种群密度的概念
            • 7.
              如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所处的营养级最低的一定是d种群
              B.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则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
              C.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则生态系统a~d四个种群间一定有食物链d→c→b→a
              D.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d表示四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
            • 8. 下图为某群落中棉蚜及其天敌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7月5日后瓢虫数量下降表明该群落中动物的丰富度降低
              B.棉蚜活动能力较弱,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
              C.棉蚜与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反映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
              D.瓢虫数量上升具有滞后性,棉蚜发生初期应及时人工防治
            • 9. 某弃耕地存在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的一条食物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该弃耕地发生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
              B.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过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高
              D.同种田鼠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
            • 10. 某地红松林受到人为砍伐破坏,形成一片“空地”,一段时间后空地上出现杨树、自桦等植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松林重新成为该处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属于次生演替
              B.“空地”形成前后,物种的丰富度不同
              C.与杨树、白桦相比,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D.“空地”上的红松林一定与其他红松林的物种组成相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