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演替是群落水平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英美学派代表人物Clements提出演替的顶级学说,认为在自然状态下,演替总是向前发展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弃耕农田的演替类型为 ______ ,弃耕农田 ______ (一定/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2)人类可以改变自然演替的 ______ 和 ______ .
              (3)一般来说, ______ (热带/温带)群落的丰富度更高.群落在水平结构上表现 ______   
              (4)大多数依赖动物传粉的植物,可依靠提供花蜜或花粉吸引传粉动物.这些生物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二者相互影响不断发展,现代进化理论上称之为 ______ .
            • 2.

              湿地公园建设的核心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科研人员对某一受到污染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为找出更好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员做了相关研究,下表表示对几种生物研究的相关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分析,治理水华效果最好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2)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主要河道沿途有许多生活污水的排污口,则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调查发现,在轻度污染的条件下,公园中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在此过程中,公园中群落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___。

              (3)在该生态系统中,线虫以藻类为食,鲫鱼以藻类和线虫为食,若去掉线虫,鲫鱼的总能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学家提醒:决不能因为该湿地公园具有污水处理能力而向公园大肆排放污水,否则必将破坏该湿地公园生态系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此后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现在某生态学者对该地进行生态抽样调查,得到结果如表,表内数字为各树种不同年龄级的平均株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
              赤树 0 2 5 8 12 20 25 19 14 9 4
              栎树 21 15 10 7 5 4 2 0 0 0 0
              松树 0 0 0 5 7 11 13 10 5 3 2
              杜鹃 2 2 3 1 3 3 4 1 3 2 1
              (1)火灾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 ______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______ .
              (2)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 ______ ,还可使森林深处有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 ______ ,利于植被生长.
              (3)目前此森林中杜鹃和栎树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分别为 ______ 和 ______ .
              (4)调查该地三种树木应当采用 ______ (方法);调查该地杜鹃的种群密度应当采用 ______ (方法).
            • 4.
              某滩涂湿地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水分减少不断退化,其植被变化顺序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海三棱藤草群落→芦苇群落→芦苇-柽柳群落→旱柳群落
              (1)海三棱藤草群落被芦苇群落替代的现象称为 ______ (填“初生”或“次生”)演替.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为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 ______ 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由芦苇-柽柳群落演变为旱柳群落的过程中,柽柳与旱柳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旱柳的数量变化呈现“ ______ ”型增长,一定时间后,旱柳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达到种群的数量最大值.
              (3)常用 ______ 法调查旱柳的种群密度,该种群具有的特征有 ______ (填序号).
              ①死亡率  ②垂直分层现象  ③年龄组成  ④性别比例  ⑤水平镶嵌分布  ⑥复杂的种间关系  ⑦迁入率.
              (4)图示群落的变化说明了人类的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 ______ .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某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图1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2表示另一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①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______ .
              ②当图1中的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 ______ 的结果.
              ③当图1中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 ______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 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④若图2中E所处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为7.5×109kJ,B的能量为1.2×108 kJ,D的能量为1.8×108 kJ,则A的能量最多为 ______ ,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______ 特点.
              (2)某研究小组对某草地生态系统进行深入调查,获得调查数据见下表1.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1:某草地生态系统物种数调查结果(个/m2
              A B C D E F G H I J
              1 0 2 2 0 6 3 0 4 10 0
              2 6 4 0 3 0 0 5 3 0 8
              3 3 0 2 6 8 4 6 5 12 6
              4 5 2 0 6 4 0 8 0 8 10
              5 2 0 4 5 0 3 0 6 9 10
              不同物种A~J之间的形态结构差异属于 ______ 多样性,而样方1 中B种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差异属于基因多样性.这些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 ______ 引起的,样方1与样方2的差异是由 ______ 引起的.
            • 6.

              回答下列与群落有关的知识。

              (1)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以平菇为食,则人与平菇之间构成了________关系。当两种生物的食物都来自绿色植物时,则两者之间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存在竞争关系。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吃小鲈鱼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同时又保护蚜虫,二者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3)在退耕还林过程中,群落演替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________和群落稳定性的________。在环境恶化的时候,群落演替的方向是物种多样性________,群落结构简单。

            • 7. 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 8. 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的雄性个体,可破坏其种群的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五年的监测,结果见上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______的______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其中碳元素是以______ 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而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______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______中的物质可以被______反复利用,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经过______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了无机物.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营养结构逐渐复杂化.
              (4)若生产者固定了100kJ的能量,理论上图中小型食肉动物可获得的能量范围为______kJ.
            • 10.
              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 ______ 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
              (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 ______ 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 ______ 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 ______ 利用率.
              (3)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 ______ 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 ______ 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