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广西地处北纬20°~26°之间,属于亚热带气候.这里地形复杂,降雨充沛,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气候等多种有利因素,广西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种类繁多,但每个自然种群的数量也不会是无限的.请问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 ______ .
              (2)与大西北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此地亚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明显不同之处是:
              ①从种群层面来看,种群类型多,数量大;
              ②从群落层面看, ______ ;
              ③从生态系统层面看, ______ .
              (3)若让你调查桂林某地山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通常采用的取样方法是 ______ .
            • 2. 图为不同地点植物的分布情况,表是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的调查,表中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
              (1)图c处水域受到重金属污染后,海藻以及多种浮游动物数量锐减,而沙蚕等动物变为优势种群,这是在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影响a、c处植物分布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
              (3)输入表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J/hm2•a.
              (4)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 3.
              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乙表示能量流经W种群所处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菁优网
              (1)①该生态系统有许多种动植物,其中鹭鸟等水禽就有多种,景色优美,陶冶情操,令人流连忘返,这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 价值.
              ②图甲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______ .若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 ______ .
              ③图乙中的a、b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 ______ ,b ______ .
              菁优网
              ④图乙中,能量被W摄入量为m,其粪便量中能量为n,c中的能量为e,b的能量为f,则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 ______ .
              (2)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丙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丁所示.通过比较图丙和图丁可知, ______ 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3)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甲昆虫天敌数量 ______ (增加、不变、减少);乙昆虫天敌数量 ______ (增加、不变、减少).
            • 4.
              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近年来因生活污水排放等原因造成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池塘中鳙鱼和草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群落结构的 ______ 现象.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 ______ 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为提高池塘中鳙鱼的产量,采取捕捞小型野生杂鱼的目的是降低其与鳙鱼对 ______ (至少填2项)等资源的竞争.
              (4)沿岸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还排放了一些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到河中,这些物质可沿着 ______ 进入人体,干扰细胞正常代谢,进而破坏人体稳态.
              (5)从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角度看,还应该在河中放养其他有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 ______ .
            • 5.
              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
              (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度为灌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 ______ .研究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______ .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 ______ .
              (2)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 ______ 法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不同生境群落特征各异,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对同一生境中的资源需求类型或需求量相近)变化进行分析,其结果见表: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丁香 0.124 1
              油松 0.125 0.834 1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种间竞争最激烈的是 ______ .
            • 6.
              人们常用人工拔除方法控制侵入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互花米草,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科研人员调查了人工拔除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见表.
                物种数(种) 拔除前后均能检测到的物种数(种) 密度最大的物种
              拔除前 拔除后 拔除前 拔除后
              区域1 14 13 3 台湾泥蟹 扁平拟闭口蟹
              区域2 12 23 2 红树蚬 扁平拟闭口蟹
              区域3 10 23 1 台湾泥蟹 扁平拟闭口蟹
              (1)生活在这个区域的蟹有多种,这体现了 ______ 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红树林生态系
              统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这属于 ______ 保护.
              (2)调查台湾泥蟹种群密度调查宜采用 ______ 法,调查红树林种群密度时还要 ______ 选取多个样方,以使调查结果更准确.
              (3)对比拔除互花米草前后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即 ______ 、密度最大的物种即优势种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可能是由于人工拔除互花米草会在较短时间内剧烈改变大型底栖动物的食物来源和 ______ ,导致群落发生快速的 ______ .
            • 7.
              下表是某池塘生态系统内一个食物网中6个种群有机物同化量的相对值,其中是生产者的只有A.
              种群 A B C D E F
              有机物同化量相对值 5000 390 110 29 21 5
              (1)该池塘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 ______ .
              (2)若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食物网最多有 ______ 条食物链.
              (3)如果池塘受到了农药污染,则位于食物链顶位的物种受害最严重,该现象称为 ______ .
              (4)如果向该池塘引入以 F 为专一食物的水生动物,A、B、C、D、E 5个种群中密度首先下降的是 ______ .
              (5)一般情况下,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表明池塘生态系统的内部具有一定的 ______ 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 ______ 关系密切.
            • 8.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素有“华中屋脊”之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水青树等17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金丝猴、小熊猫等15种.神农架享有“绿色明珠”、“天然动植物园”、“生物避难所”、“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和“清凉王国”等众多美誉.
              (1)神农架林区所有的金丝猴称为一个 ______ .金丝猴和小熊猫生活在高大的珙桐和水青树上,香獐和獾生活在灌木丛中,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 结构.
              (2)神农架林区具有蓄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
              (3)图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a,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b,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d,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 ______ .若大量猎捕蛇和蛙,则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______ ;若鼠与蛇可以根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猎捕或躲避,说明信息传递具有 ______ 的功能.
            • 9.
              蜜蜂营社会性生活,一个蜂群内的个体分为蜂王、工蜂、雄蜂,它们在蜂群中起不同作用.蜂王分泌一种叫“蜂王物质”的外激素来确保它在蜂巢中的地位,这种物质抑制其它雌性的卵巢发育,从而把它们变成不育的工蜂.
              (1)“蜂王物质”属于 ______ 信息,它的作用一方面保障蜜蜂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维持蜜蜂种群的 ______ .
              (2)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集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的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发酵,回到蜂巢中吐出.由此可知,人类所喝蜂蜜中的能量来自 ______ 同化的能量.
              (3)蜜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______ .同一个蜂巢中蜜蜂居住的蜂房不同,不能体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原因是 ______ .
              (4)当蜜蜂受到敌害攻击时,蜂巢的蜜蜂一起向敌害进攻,此时蜜蜂之间的关系叫 ______ .蜜蜂螫敌害时,因尾刺有倒钩,常将自身的内脏拔出,导致蜜蜂个体死亡,这种现象对种群的生存是 ______ (有利、有害).
              (5)刚迁入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条件下的蜜蜂,种群呈 ______ 型增长.一个环境中的蜜蜂的容纳量是 ______ .(可变/不可变)
            • 10.
              某生态研究所对某个自然保护区中的入侵生物互花米草进行了以下相关研究.
              Ⅰ.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得到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A1:互花米草A2:自然滩涂)密度(B1:互花米草、B2自然滩涂)随垂直深度变化的相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中,统计底栖动物丰富度的方法为 ______ .每个样方分别采集6个深度的泥样,以了解大型底细动物群落的 ______ 结构.
              (2)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泥层深度的增加,两种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均有 ______ 的趋势,大型底栖动物主要分布在表层的主要原因为表层 ______ .
              (3)某地的互花米草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研究人员从其原生地引入麦角菌,该菌能够感染互花米草花部,从而降低其种子的产生.麦角菌和互花米草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
              Ⅱ.研究人员发现该保护区中的麋鹿喜食互换米草,随后对麋鹿几年的数量变化进行的调查.
              麋鹿自1987年以后的数量变化如表: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
              存活数/只 44 54 66 78 96 122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
              (1)1988年麋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 ______ .
              (2)在半散养环境下,由于麋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如大多沼泽植物逐渐消失,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
              ①麋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______ (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 ______ 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②保护区内生物群落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 ______ 演替.
            0/40

            进入组卷